生命成長的大學
教學為先,修身為本
國學教育
文化背景
文化是民族之靈魂,教育是文化之生機
故:安身立命,教學為先;創業齊家,教學為先;
建國君民,教學為先;穩定和諧,教學為先
國豐民安,教學為先;太平盛世,教學為先
《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中強調:重視中華文化教育和經典、技藝的傳承,在社會教育中,廣泛開展吟誦古典詩詞、傳習傳統技藝等中華文化普及活動,努力提高全民族的人文素養……
近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孔府論道中華文化……
文化的傳承在教育,教育的發展在老師
中華文化教育師資的培養成為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鍵…….
遍布全球的孔子學院的發展同樣受到中華文化師資的制約……
培養目標:
老師的內在素質和外在能力是教育達成目標的決定因素
為此,中關村學院擔負起這個重任,特開辦立足中華文化,融合西學的國學教育專業,培養具備扎實國學功底與人文底蘊、深刻高遠的文化心智、精通傳統經史子集基本元典的國學研究、國學應用人才,培養國學教育者等中華文化通才。
培養學生在校期間就具備:
一、好的思維習慣(整體思維的人)
建立整體的、系統的思維方式并輔以邏輯思維方式的導入,確定人生的根本格局,生發人生的宏大志向。
二、好的生活習慣(會生活的人)
培養學生發現生活、認識生活、關注生活、品味生活、體驗生活的能力,使學生能成為移風易俗、化民成俗、德才兼備之人。
三、自我管理、自主學習的意識
自我管理指內在自覺,外在自律。自主學習指形成自學的意識,培養自學的能力,以學生的需求為本,幫助學生發現挖掘自己的所需,并為其創造提供各種可能性。
四、一專多能的才干
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是新世紀的真正需要的人才。
課程特色:
特別注重實踐教學,強調“知行合一”,各教學環節采用“融入體悟式”的教育方法,促使學生將所學理論運用自身、運用于實踐。
一、教育理論課
教育學原理、教育理論、心理學、兒童讀經教育理論、性命哲學、課程教學教法技能培養等。(教育是使人回歸到人性的本位上,使孩子達到心性上的靜定,培養孩子的感性系統,達到身心和諧。)
二、經典讀誦課
《論語》、《大學》、《中庸》、《黃帝內經》、《道德經》等(誦讀解析經典,感受中華文化的高尚情懷。)
三、才藝課
① 禮樂:古琴、吟誦、舞蹈
禮主別,樂主和,通過美好的音樂歌曲以及禮儀教育,培養內心的和樂、外在的儒雅。了解古琴藝術,習琴、靜心,感受樂教的天人合一。
② 書畫:書法、國畫
體驗中國書法和國畫的藝術魅力,奠定書畫基礎。
③ 太極拳:
集頤養性情、強身健體等多種功能為一體,是高層次的人體文化,非常符合人體生理和心理的要求。
④ 中醫保健:幼兒健康保健、藥食同源文化
感悟中醫,通過中醫養生了解健康生活的方式。
四、生活課 飲食、起居、灑掃、應對、進退
教育源于生活,又回歸于生活。幸福生活是自在生命的重要表現。
五、性理課 性命雙修、福慧雙修
① 理論學習:儒道修身養性經典
② 生活踐行:生活中歷事煉心,提升心性。
六、男/女八德課 孝、順、和、睦、慈、良、貞、靜
治國平天下之權,女人家操之大半!女德教育,尤為亟需。
就業崗位:
⊙大中型國際、雙語小學/幼兒園 ⊙國學經典幼兒園 / 早教園 ⊙私塾 / 學堂 / 國學館 / 書院 ⊙國學藝術教育機構管理者 ⊙報社、雜志社、電視臺、網絡等媒體國學欄目的策劃、記者、編輯等
就業回報:
達到北京市大學畢業平均工資水平以上
學制:
高中畢業生 四年本科 ( 在校三年,帶薪實習一年)
初中畢業生 五年本科 ( 一年預科,四年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