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以軟件外包為核心的服務外包產業具有信息技術承載度高、附加值大、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吸納就業能力強、國際化水平高等特點,已成為新一輪產業結構調整、承載國際服務產業轉移和推動經濟增長的引擎。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形式和責任下,大力發展服務外包,對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緩解環境資源壓力,擴大高校畢業生就業,提高畢業生就業質量,提高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009年國務院印發了《關于促進服務外包產業發展問題的復函》(國辦函〔2009〕9號),將北京、天津、大連、濟南、杭州等21個城市確定為“中國服務外包示范城市”,實施了一系列鼓勵支持政策。
服務外包產業作為典型的智力密集型產業,人才是其產業鏈中最為關鍵的環節,也是產業發展的核心內在驅動。一直以來,專業人才匱乏一直是制約外包產業向高端跨越的“短板”。為解決困擾產業發展的人才問題,國家教育部、商務部在2009年出臺了《關于加強服務外包人才培養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若干意見》(教高〔2009〕5號),對“加快培養服務外包人才,提升我國服務外包產業人員素質,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提出了明確的要求。
我省結合產業及人才現狀,制定出臺了《山東省教育廳 商務廳關于加強服務外包人才培養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意見》(魯教高字〔2009〕11號),意見指出政府、高校及企業三方要共同參與服務外包人才培養,充分發揮各自的作用:政府要制定人才培養的促進政策,組織協調各方資源,完善人才從業標準,盡快建立專業的高端人才培養基地;要求高校調整原有的專業結構,增設服務外包相關課程,積極引進企業實訓資源,強化學生實踐能力,努力探索人才培養機制;鼓勵服務外包企業參與到高校教學改革中,為高校提供真實的項目案例,派遣一線專家到高校中參與教學,鼓勵企業接收高校學生實習、實訓。
山東省政府在2010年2月9日印發了《山東省服務外包產業發展規劃》(魯政發〔2010〕16號),要求全省上下緊緊抓住國內外服務外包產業快速發展的重大機遇,充分發揮我省資源優勢,努力將我省建設成為國內外知名的服務外包強省。文件指出“未來5年內,要新增12萬高科技復合型國際化服務外包專業人才就業,要求進一步擴大服務外包專業人才培養規模,進一步提升適用人才能力層次”,亟需完善全省服務外包產業人才支撐體系,實施服務外包人才戰略迫在眉睫。
2011年2月24日,為貫徹落實《山東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1—2020年)》,山東省教育廳聯合各主管部門頒布了《山東省教育體制改革推進計劃(2011-2015年)》等一系列的八個文件,對大學、高中等各層次教育的方向、體制、模式以及制度等諸多方面都做出了詳盡的規劃和明確的要求。
二、軟件外包特色專業設置與規劃
為響應國家“轉方式、調結構”號召,積極抓住“第二次改革開放浪潮”的機遇,經山東省教育廳、商務廳、財政廳和省物價局批準,山東理工大學、煙臺大學、臨沂大學、山東輕工業學院、泰山學院、山東工商學院等10余所高等院校同時開設“軟件外包”特色專業方向,她將在招錄、培養、就業保障等各個環節進一步解放思想,歷史性地整合了政府、高校、企業和其他各種社會資源,采用“全新培養模式”,確保快速有效地培養一大批“中高端高科技復合型國際化人才”。
為確保“軟件外包”特色專業招錄工作的推行實施,各參與單位共同成立聯合領導小組,在濟南高端人才實訓基地設立“綜合服務辦公室”為該項目日常工作機構,全面負責特色專業建設的領導、組織、實施和協調工作,聘請政府領導、大學教授、企業高管等行業內資深人士組建“專家指導委員會”,為項目的順利推行提供戰略指導,“綜合服務辦公室”下設秘書處、宣傳處、研發中心、招錄辦公室、教學質量部、就業保障部等部門具體負責落實工作。
2010年投放1086個統招計劃,各高校聯合投入最優教育教學資源,在學術、教學模式、企業需求等多個領域做了一系列充分周密的研討,獲得了家長、學生、企業、相關政府領導部門一致好評,2011年預計將投放計劃超過2500人,五年內實現在校生超過10000人,每年人才輸出量達2000人以上。
三、“軟件外包”特色專業的人才培養與就業保障辦法
(一)招錄優質生源:
在特色專業的招生錄取階段,我們將嚴格貫徹“公平競爭、公正選拔、公開程序,德智體美全面考核、綜合評價、擇優錄取”的原則,對填報志愿考生分批次錄取。具體工作由招錄服務辦公室統一協調,各高校招生辦獨立開展。
(二)人才培養內容:
特色專業的課程體系堅持以就業為導向,由高等院校、行業企業、職業教育機構及政府專家共同研究制定,緊密結合軟件外包產業發展現狀,符合軟件外包企業實用性、國際化、復合型的用人需求。除正常開設的公共課、基礎課外,還將開設主流行業技術、外包行業語言和職業素養訓練等課程。
(三)人才培養模式:
既結合了大學多年來積累的厚重的學術文化氛圍和豐富的教學經驗,又借助了企業適用、實用、高效率等的特殊要求,我們把整個人才培養過程大致劃分為兩個階段:大學基礎提高階段和企業實習實訓階段。
大學基礎提高階段:在傳統大學學習基礎之上,通過企業的協助指導,特色專業除了注重對學生基礎知識掌握、價值觀奠定和基本能力培養之外,更加強調學生對知識的利用、對自我的認識和習慣的養成,是學生更加貼近社會。
企業實習實訓階段:前期在學校完成基礎理論課程學習后,最后一階段(約1—2學期)到企業參加實習實訓,快速提升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企業的要求,做好從學生到職業人的順利轉變。
(四)就業對接保障:
就業是人才培養開始的起點,在特色專業的就業對接階段,前期的高質量生源、就業導向的課程設置和貫穿全程的職業素養訓練為末期的就業對接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使就業成為水到渠成的事情。特色專業的雙證書制度和豐富的三重就業推薦體系以及長期的就業跟蹤服務,則將保障特色專業學生獲得良好的職業生涯開端和長期的個人提升支撐。
更多大學招生簡章,請關注大學招生簡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