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曾說:“青春其實跟三個想有關:理想、夢想、思想,當你擁有理想,追逐夢想,開始有自己獨立思想的時候,青春就開始了……”如今,吳閣墩還積極跟當地政府聯系,爭取更多的土地,用于播撒他的青春。
水果玉米能生吃?2014年7月,三明學院旅游(經濟)學院的2012級旅游管理專業吳閣墩同學在明溪縣沙溪鄉梓口坊村流轉了12畝土地,利用自己實習得來的酬勞積累,投入1.7萬元試驗種植美國特拉水果玉米,經過精心管理,玉米喜獲豐收,畝產量達每畝1250公斤。自成熟以來,吳閣墩一改以往農戶上街零賣和坐等收購方式,將水果玉米進行包裝,供銷酒店與社區水果店,短短半個月便將水果玉米全部拋售。
不甘于只是一名實習生
高三暑假,自我感覺高考成績不太理想的吳閣墩和父親爭吵之后,獨自一人前往福州。當時他只懷揣著200多塊錢,除去車費90多塊后,余下的錢又該怎樣在舉目無親的陌生城市生存呢?剛巧正好在車上碰到了一位福州的茶商,在聽完他的境遇之后表示可以給他提供一個住處,但單單也只是一個住處而已。于是,在福州的前半個月里,吳閣墩便以吃饅頭度日,早晚各一個,中午兩個。即使過得如此辛苦,依舊沒跟父親要過一分錢。終于在偶然機會間,于茶葉店里認識了一位平安保險的部門負責人,主任非常欣賞他小小年紀能夠有如此堅強的毅力,許是考驗和鍛煉吧,便讓吳閣墩去平安保險里當業務員,卻不料這一經歷成了吳閣墩今后取得成功的開端。
當一名平安保險的業務員并不是那么容易,尤其對于一個剛剛高中畢業的學生來說,更是難上加難。對社會,他沒有任何的履歷;對人脈,他沒有任何的朋友,便是完全靠著一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毅力,他便滿大街地搜尋顧客。除此,他更是向身邊的前輩虛心求教,總結每一次失敗的教訓。“人總是被‘逼’著去成長的。”他毫無夸張地樣告訴記者,“那一個暑假的經歷,讓我成長了有十歲。”
歷練使他變得果斷,也讓他看清了奮斗的方向。進入大一以后,吳閣墩就努力競選了班長。大一暑假,學校安排他們專業的學生前往福州世紀金源大飯店進行為期三個月的實習。當時一起實習的還有大三的學長學姐們,但在酒店培訓競選負責人中,他卻依靠自身豐富的經歷拿下了負責人一職。“那時很不好意思的,畢竟有一半是大三的學長學姐,由一個大一的學弟來帶隊,他們的心里肯定會不舒服的,所以我那時候只能更努力地去做好每一件事情。”卻也正因為如此,讓他在短短的三個月期間學會了中餐廳管理的所有技能,包括賬目管理、后勤采購、廚房管理等等。
“其他人認為只是個實習而已,于是他們三個月內只學會了當一名服務員。”說到這,吳閣墩不自覺的露出了自豪的笑容。
大二下學期,吳閣墩在三明梅園國際酒店競選上了中餐主管一職,尚在學業中的他,只能利用下午到晚上的時間進行工作。由于他的管理理念優勝,學習系統,在他管理期間,一切工作都井然有序。多份經驗的積累讓吳閣墩的管理很有自己一套,使很多新進服務員都不相信他還是一個大二的在校生。
種植“玉米夢”
吳閣墩并沒有因為酒店管理方面的小小成績而束縛住冒險的腳伐,擔任了兩個月的中餐主管后,便匆匆辭職,開始摸索自己的創業之路。
偶然看到一名甘肅大學生利用美國特拉水果玉米進行創業的成功案例,給了他很大的啟發。于是他第二天就跑去市場對水果玉米這種產品進行詳細調查,并與具有豐富種植經驗的父親進行細致商量,共同分析了水果玉米在如今市場上的貨源短缺,同時又具備產品新、成本低、易于管理等優點,所以他決定勇敢的去試一試。
盡管在先前就查閱了許多知識,但真要自己行動起來,吳閣墩說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簡單。父親把吳閣墩的認真看在眼里,也疼在心里。父親表示,“為了能保證種子的存活率,閣墩幾乎事事都親力親為,從它的種子入土到果實成熟,都是‘無微不至’的照顧著。經常忙得連飯都顧不上吃,甚至上廁所都得跑著去”。吳閣墩不僅把一整個假期撲在田地里,開學之后一有課余時間就往地里跑,周末時間無可厚非地也奉獻給了他的“愛人”。
水果玉米成熟之后,他利用自己在各大酒店積攢的人脈,絕大部分供銷酒店與社區保健水果店等,此外,他還利用實體店銷售和向學生內銷。吳閣墩一改以往農戶上街零賣和坐等收購方式,將水果玉米進行包裝,創新了產品銷售新模式,很快就回收了成本。
父親手里原本有80畝土地,吳閣墩除了開辟12畝種植水果玉米外,還種植了3畝的番薯地、35畝水稻地和30畝的檸檬果園,短短三四個月來,都獲得了豐收。問及未來的打算,他很自信地回答道:農民的普通作物價格低,銷路閉塞,我想要改變農民的這種狀況。他表示接下來會向三元區農業局申請成立農業合作社,在依靠政府的支持下,向廣大農民推廣像水果玉米這樣利潤大、銷路廣的新型作物。同時,他還想將種植業進行產業化發展,并購養殖場等,形成食品———生物鏈,形成全套的“綠色食品”,打造休閑農業、旅游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