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雞大學”的滋生蔓延,以至于發展到幾百所之多,從京城的大本營到全國各地的扎根,除卻職能部門監管不到位之外,恐怕以下幾個方面是重要的催化劑:其一是高等教育的普及化、產業化催生出一個巨大的令人垂涎欲滴的利益大蛋糕,有利益就會有人以身試法;其二是迅猛發展的民營高等教育市場往往發展有余,而相關的監管、引導不足為“野雞大學”提供了躍躍欲試的反面“范本”;其三巨大的高等教育市場面臨學歷教育過剩,而職業教育嚴重不足的市場空白,為“野雞大學”的忽悠和詐騙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客戶群。
媒體將國內“野雞大學”完整黑名單公布,當然有利于學子們辨清是非,避免上當,也為教育行政部門的行政打擊和取締摸清了方向,這無疑是利國利民的好事。痛定思痛,要徹底根治高等教育市場的亂象,對冒頭的“李鬼”當然要采取行政的、經濟的,甚至是刑事的手段痛下殺手,但更為關鍵的是,要全面理清高等教育發展思路,深入推進相關教育體制、機制改革,將教育拉回到公益的、著眼長遠的發展軌道上來,方能“釜底抽薪”,從根本上打消社會上虎視眈眈、變著法子爭利的混亂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