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時間:2024-05-29 23:23:15 來源:
5月27日至29日,學校舉辦了農畜產品質量與安全技術培訓,來自蒙古國教育科技部、蒙古國生命科學大學、蒙古國立科技大學、蒙古國畜牧研究所等單位的28名學員完成培訓任務,順利結業。
開班儀式在27日上午舉辦,校黨委副書記、校長高聚林出席并致辭。他對蒙古國學員的到來表示歡迎,并簡要介紹了學校的辦學特色、學科建設、國際交流合作等情況,希望通過這次培訓擴大互相學習的機會,促進中蒙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共同發展。蒙古國教育科技部科技政策、創新發展與政策實施協調司高級專家達喜烏云-敖伊德布 那牧沁蘇仁作為學員代表表示,他們會在此次培訓中積極學習,努力收獲更多知識與技術,為深厚中蒙兩國友誼貢獻力量。
此次培訓內容緊扣中蒙農畜產品質量與安全方面的專業知識與最新技術,是一次專業性強、技術針對性強的高端技術培訓。培訓期間,中國農業大學副研究員程林麗、內蒙古農業科學院研究員趙霞為學員講授了鮮乳和乳制品及其衛生檢驗、牛羊高效繁殖技術等內容。我校黨委委員、副校長董同力嘎和國際交流與合作處處長孫云霞、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包小蘭、副教授莎麗娜、教授烏云達來分別圍繞農產品保鮮包裝與貯藏技術進展、中國概況及改革開放成就和內蒙古自治區概況、農產品加工及檢測技術、肉制品加工技術及食品安全檢測、食品安全的微生物與質量管理控制等主題進行了授課。學員在實踐學習中參觀了我校草原野生動物館和蒙牛集團。
結業儀式在29日舉辦,蒙古國生命科學大學、蒙古國立科技大學、蒙古國畜牧研究所的學員代表分別發言,紛紛表示此次培訓課程安排緊湊、學習形式多樣、授課內容豐富,收獲滿滿。董同力嘎表示,此次培訓對照蒙古國相關單位的培訓需求,希望能夠為蒙古國解決實際問題,培訓也將進一步推進我校與蒙古國教育科技部和各大學間的全面合作。結業儀式由國際交流與合作處處長孫云霞主持。
據悉,舉辦此次培訓是中蒙現代農牧業教育科技創新機制(以下簡稱“機制”)的合作內容之一,進一步促進了中蒙兩國在教育、科技等領域的合作交流、互學互鑒、合作共贏,加強了中蒙高校、科研機構師生間的交流,增進了中蒙兩國人民的友誼。
“機制”由我校牽頭成立,旨在加強中蒙兩國在人文交流、人才培養、技術培訓、科學研究、環境保護、食品安全等領域的合作,服務兩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建立。此外,學校還與蒙古國教育科技部簽署了“共建中蒙現代農牧業示范基地/技術中心”合作協議。截至目前,我校已成功舉辦了機制成立大會、中蒙農業綠色創新發展論壇以及四期對蒙技術培訓,總計培訓蒙古學員1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