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目標:培養具有較高的人文素養、高尚的職業道德、較強的社會責任感、扎實專業基礎理論與專業知識、強烈創新意識和寬廣國際視野的水文與水資源工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學生畢業后,通過5年左右工程實踐,具備工程師或相應職稱的專業技術能力和基本工程素養,能夠在水利、水務、能源、交通、城建、農林、環保、國土、教育等部門勝任水文與水資源、水生態與水環境、水文地質與地質災害等方面的勘測、試驗、評價、規劃、設計、預測預報和管理等生產實踐或教學科研等工作,并能夠通過繼續教育或其他終身學習方式增加知識和提升能力,為區域經濟或行業發展服務。
培養要求:能夠將數學、自然科學、工程基礎和專業知識用于解決水文與水資源、水生態與水環境、水文地質與地質災害等方面的復雜工程問題;能夠應用數學、自然科學、工程科學的基本原理,識別、表達、并通過文獻研究分析水文與水資源、水環境與水生態、水文地質與地質災害等方面的復雜工程問題,獲得有效結論的能力;能夠設計針對水文與水資源、水生態與水環境、水文地質與地質災害有關的復雜工程問題的解決方案,設計滿足特定需求的系統、單元或工藝流程,并能夠在設計環節中體現創新意識,考慮社會、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環境等因素;能夠基于科學原理并采用科學方法,對水文與水資源、水生態與水環境、水文地質與地質災害有關的復雜工程問題進行研究,包括設計實驗、分析與解釋數據、并通過信息綜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結論;能夠針對水文與水資源、水生態與水環境、水文地質與地質災害有關的復雜工程問題,開發、選擇與使用恰當的技術、資源、現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術工具,包括對復雜工程問題的預測與模擬,并能夠理解其局限性。
主要課程:水力學、地質學基礎、水文學原理、水文統計學、水文地質學基礎、氣象學與氣候學、地貌學及第四紀地質學、地下水動力學、水資源開發利用、水資源規劃與管理、水文水利計算、水文預報、水污染控制與修復理論、水環境化學、水信息技術、水災害防治、水文地質勘察、礦床水文地質學、環境地質學與地質災害防治、地下水流數值模擬。
主要實踐教學環節:軍訓、水利工程測量實習、認識實習、教學實習、畢業實習、課程設計、畢業設計(論文)等。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修業年限:四年。
往年錄取
內蒙古
理科
本科一批
水文與水資源工程(明向校區)
選科不限
代碼0Q
學制/學費4年/每年5500
年份 | 招生人數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2023 | 2 | 528 | 9081 |
2022 | 2 | 532 | 8067 |
2021 | 2 | 530 | 90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