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電工程專業起源于1937年成立的西北工學院水利系,已有77年的辦學歷史。本專業2002年獲首批“陜西省名牌專業”,2007年獲批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2010年獲批為教育部首批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2013年獲批為教育部本科“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2013年本專業圓滿通過國家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有效期6年。
本專業培養具有水利水電工程的勘測、規劃、設計、施工、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識,具備良好的綜合素質和創新精神,能在水利水電及相近領域從事規劃、設計、施工、監理、科研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及管理人才。
主要課程
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水力學、土力學、工程測量學、工程地質、工程水文學、建筑材料、鋼筋混凝土結構、水利水能規劃、水利工程施工、建設項目管理、水工建筑物、水電站等。
依托學科
所依托的水工結構工程二級學科為國家重點學科,1981年獲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首批碩士學位授予權,1984年獲批部級重點學科,1998年轉為陜西省重點學科,2007年獲批國家重點學科;所依托的水利工程一級學科1995年獲準設立水利工程博士后流動站,2000年獲批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2007年獲批國家重點一級學科。
師資隊伍
擁有一支結構合理、銳意進取的優秀師資隊伍。本專業現有教師和實驗技術人員51人。其中,教授22人(博導12人),副教授和高工16人,講師和工程師13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42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1名、陜西省有突出貢獻專家1名、陜西省師德先進1名。此外,還從科研、設計和施工等單位外聘兼職教授18人,其中院士2人,高級技術人員16人;有27名教師具有水利水電工程專業學歷;作為教學中堅的45歲以下教師24人,約占48%。2007年本專業核心課程教學團隊獲批為國家級教學團隊。
人才培養
截至2014年底,本專業已培養本科生約6350余人,博、碩士生約570余人,為國家、尤其是西北地區社會經濟發展和水利水電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
科研與教學成果
近3年,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博士點基金、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及國家大型重點水利工程科研項目100余項,年均科研到款約520萬元;出版學術專著6部,編著教材5部,發表學術論文180余篇,其中三大檢索50余篇;獲省部級科技成果獎勵9項。2005年本專業完成的“21世紀陜西省水利水電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教學研究成果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2006年《水力學》課程獲國家級精品課程;2009年本專業教師參編的“十五”規劃教材《水工建筑物》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2005~2012年,《水工建筑物》、《土力學》、《工程測量學》、《鋼筋混凝土結構》等課程先后獲陜西省精品課程;“面向西部突出實踐構建水利水電類專業人才培養平臺”、“《水力學》精品課程的建設與實踐”、“適應新的培養計劃提高《土力學》教學質量”、“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模式的探索與實踐”等一批教學研究成果,先后獲陜西省教學成果一、二等獎。
就業方向
本專業主要就業方向為水利水電、交通、能源等大中型國有企事業單位,畢業生主要從事工程勘測、規劃、設計、施工、監理、管理和科研等方面的工作。近3年,本專業畢業生一次就業率均在9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