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天,北京順義五中的一間教室,幾名身穿校服的初中二年級男生猥褻一名女生,脫下了她的衣服,扒掉了她的褲子,甚至連內褲也給脫掉了。這段“脫褲門”事件視頻一度被迅速傳播。
正值豆蔻年華的幾個少年,作出如此匪夷所思的行為,著實讓人驚恐,令人憂慮。在反思教育責任的同時,我們不禁要問:受教育的學生成了問題少年,甚至突破了道德底線,有的發展為少年犯罪,是教育出了問題,還是學生出了問題?
毋庸質疑,負有不可推卸責任的是教育。教育雖然在漸進改革,但有多少觸及學生心靈需求和心智成長方面,在中考高考壓力下,教師們不得不把考試排名分數擺到了教育的首位,學校不得不把升學率擺放在教育的首位,家長們不得不把考學擺放在教育的首位,面對青少年客觀的成長規律和真切的需求,教師、學校、家長、社會不僅僅是疏忽不計、麻痹大意,更嚴重是視而不見、放任不管,欠缺心靈的呵護和關照,欠缺成長的指導和撫慰,逼著孩子自尋感情寄托,自找刺激發泄。對學生成長空間的放縱,是我們教育的盲點,是我們教育體制改革的誤區。
毫無疑問,負有不可推卸責任的是學校。學校是貫徹教育方針的重要平臺,是學生接受教育的主要陣地。目前,許多學校把升學率當作教育發展的生命力,忽視學生思想品德、人生觀、世界觀教育,導致學生缺乏正確明辨是非能力、透過現象認識事物本質的思辨能力,以丑為美,以陋為帥,以惡為善,以假為真,顛倒乾坤,墮落道德,放縱自我。對學生成長過程的疏忽,是我們學校管理的軟肋,是我們學校貫徹教育方針的漂移。
一目了然,負有不可推卸責任的是教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傳道為先,足以證明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既要教書,又要育人。“脫褲門”事件,不僅表明教師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缺少必要的思想教育,更表明教師在新課程改革中,沒有在課堂教學中全方位的落實“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因為每個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選擇,是在個人成長過程中,通過模仿、嘗試和實踐體驗而逐漸習得的。在選擇中學習選擇,在參與中發展自我,在體驗中認識社會生活,是每個學主體發展的必由之路,這就須要教育者用自己健康的情感、人生態度與價值選擇去影響學生,用身體力行的示范活動來言傳身教,并積極創造有利于學生嘗試選擇、參與和體驗的機會,讓他們在這種嘗試的實踐行動中形成個性化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認知。顯然,發生在北京順義五中的“脫褲門”事件中學生的班主任及任課教師們,對課堂教學的疏漏與管理的放縱,是我們在推進新課程改革中“劍走應試偏鋒”的惡果,是部分教師沒有盡到職責的孽生的“怪胎”。
北京順義五中脫褲門”事件,傷害的是學生;浙江慈溪某職業學校的 “摸胸門”事,傷心的是家長;貴州翁安縣三中6。28事件,傷害是社會。我們在指責教育負有不可推卸責任的同時,是否應該反思一下:誰能阻擊放縱對學生的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