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女”閆德利博客曝光數百性接觸者手機號碼
前天,一位自稱來自河北容城縣的女子閆德利,在自己的博客上公布了279名曾與自己發生過性關系的男性手機號碼,并稱自己身染艾滋病。這一消息在網上引發軒然大波,所謂的“性接觸者號碼”在一夜之間傳遍全國各大論壇。為了證實閆德利所說的情況,記者昨晚聯系多名被曝光號碼的機主,不少人表示這是“存心報復”。
“279人只是一部分”
“我家住在河北省容城縣賈光鄉賈光村永紅路六號,從小家庭貧困,父母都患有大病。”閆德利在博客里寫道,她沒有上過學,不到10歲就外出流浪。記者根據她公布的身份證號碼進行合適,果然登記地為河北省容城縣。
據閆德利介紹,為了能活下去,她被迫在北京一家洗頭房做了小姐。每天要面對10多位陌生男人,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等我有了存款想收手時,已經染上了艾滋病”。
“我的人生既然已經爛了,那就要爛出名氣!”閆德利在博客中發表這一“宣言”后不到1天,便整理出一份性接觸者通訊錄,在那當中共有279個號碼。前天,該博客中還發布了大量裸露照片,被檢查出感染艾滋病為9月初之前,為證明博客真實性,閆德利還貼出了自己的全家福。
記者了解到,這些號碼大都分布在北京、保定、石家莊,還有廣東等南方省份的“接觸者電話”。閆德利表示,這些只是她接待的男人中的一部分,他們估計大部分都染上了。
唯一的南京號碼已停機
“13770301×××”,279個號碼僅此一個歸屬地為南京。昨晚記者試圖聯系機主,但卻被告知已停機。
記者隨機撥打了幾個外地號碼,“我已經離開北京有段時間了。”來自石家莊的陳先生感到很意外,“我是替人安裝暖氣的工人,在北京的時候不記得留下過手機號碼。”“不打算追究她公布我號碼的責任。”在記者的追問下,陳先生表示還要進一步了解后才能做出回應。
還有一名北京的生意人,網友根據其號碼人肉出其公司所在的寫字樓。另一位被公布號碼的保定男子則十分憤怒,“瞎搞,我根本沒接觸過那些人”。
撥打了近百個號碼后記者發現,八成用戶都已停機或關機,接聽者均表示不知情,其中還有號碼的機主是女性。
“艾滋女”稱自己很驕傲
截至昨晚10點,該女子申請的博客已被全部封殺。記者在其QQ空間相冊里看到了近400張艷照及**視頻。
“我不后悔,這些道貌岸然的男人都是我的玩物。”閆德利表示,她就是要報復,“不能讓他們過得那么逍遙,我對自己的選擇很驕傲。”
面對公布號碼的初衷,閆德利非常坦然:“我每天還在把身上的艾滋病毒傳染給不一樣的男人。”
“這根本是網絡報復,我們是在不經意間成為了犧牲品。”一位被公布手機號的網友喊冤。也有網友表示,病毒侵入人體后并非“時日不多”,要經過窗口期和無癥狀期,一直到綜合癥出現的過程才叫艾滋病。
艾滋女事件后記,引人深思,互聯網規范化,媒體嚴格化
在互聯網上鬧得沸沸揚揚的“艾滋女”事件終于真相大白。經過公安機關的調查,所謂“艾滋女閆德利通過賣淫惡意傳播艾滋病”的說法完全是捏造的,是閆德利的前男友楊某為了報復故意在博客上編造的謊言。如今,楊某被抓獲,可互聯網上瘋狂傳播的閆德利隱私照片和鋪天蓋地的辱罵對閆德利及其家人造成的傷害卻已無法挽回。
中國古代有“三人成虎”的典故。意思是說雖然街市上不可能有老虎,可只要有三個人傳播謠言,人們就會相信鬧市街區真有老虎。如今,中國互聯網上活躍著3億多網民,如果這3億人中有部分人傳播一個謠言,其威力自然要比“三人成虎”大得多。在這次的“艾滋女”風暴中,閆德利和她的家人就結結實實體會了一把什么叫眾口鑠金、積毀銷骨,而互聯網也再次暴露出缺乏誠信的軟肋。
假消息會造成危害,這個淺白的道理大家都懂。但是,在互聯網上要治服假消息泛濫的頑疾卻不容易。在中國,互聯網匿名性使任何人都可以不負責任地在網上發布信息,而3億多網民每天通過博客、論壇、即時通訊工具發布的消息數以千萬計,進行全面的核實也不可能,因此,互聯網上的謠言屢禁不止。
既然真假難辨,難免魚龍混雜。一些心存惡意者當然會積極地利用互聯網達到自己的目的。例如,今年6月,廣東韶關發生了一起漢維工人之間的斗毆事件,造成兩名維族工人死亡。可在網絡上,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卻大肆渲染這一事件,造謠說有20名維族工人被打死,惡意制造民族矛盾。由此可見,在互聯網影響力與日俱增的今天,網絡謠言可以產生巨大的破壞作用。
要根治互聯網上謠言四起的頑疾,光靠互聯網本身和網民自律是不夠的,還需要有關部門加強互聯網管理制度建設。互聯網本身不會說話,作為信息載體,它只管將網民的信息發布出去而不管它的真偽。單純依靠網民自律更不靠譜。如今的互聯網信息已經成為現實生活利益訴求的延伸,為了個人利益網民在網上可以發布任何信息,像這次的“艾滋女”事件就是明證。因此,要想讓互聯網健康發展,遏制謠言滿天飛,相關部門必須主動介入管理,制定出能夠讓網民對自己言論負責的制度,并加強對網絡謠言的打擊和懲戒力度,從制度層面培養中國互聯網的誠信文化。
互聯網是需要管的,不管就會亂套。但管也要科學的管,要充分考慮互聯網的特性,在網民言論自由和言責自負之間找到平衡點,這樣就可以既發揮互聯網在輿論監督方面的作用,又降低網絡謠言的危害。
對每個網民而言,加強自我約束也是必不可少的。互聯網給了我們自由,我們也要對它負起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