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迪拜世界營建的棕櫚狀人工島群 |
迪拜暫停還債或引發金融新風暴
外界擔心迪拜賴債,全球股市、油價、金價大跌,歐元走弱
昨日,迪拜政府稱,國有集團迪拜世界請求590億美元債務償還暫停6個月。外界擔心迪拜賴債,并觸發新一輪金融風暴。事件導致全球股市、油價、金價大跌,歐元走弱。所幸中國主要銀行并未牽涉其中。不過,此事也引發人們對資產泡沫的反思。
驚魂甫定的全球經濟又一次遭遇重大打擊。
昨日,阿拉伯聯合酋長國迪拜酋長國政府(Dubai)宣布,它將重組最大的企業實體“迪拜世界”。迪拜政府稱,國有集團迪拜世界請求債務償還暫停6個月,以方便重組。據透露,迪拜世界的負債額高達590億美元;而眼下,迪拜政府總共的債務也不過約800億美元而已。
發生該事件后,穆迪投資和標準普爾都大幅下調了眾多迪拜政府相關實體的債務評級,迪拜的賴債風險在全球政府中排名第六,高于冰島。
據知情人士透露,迪拜世界的最大債權人為阿布扎比商業銀行和阿聯酋NBD PJSC,其他債權銀行包括匯豐、萊斯、巴克萊和蘇格蘭皇家銀行等。
迪拜是阿聯酋第二大酋長國,面積3885平方公里,占阿聯酋總面積的5%。迪拜擁有世界上第一家七星級酒店、全球最大的購物中心、世界最大的室內滑雪場,源源不斷的石油和重要的貿易港口地位,為迪拜帶來了巨大的財富,使迪拜成了奢華的代名詞。
作為迪拜政府的主權投資公司,橫跨房地產和港口業務的迪拜世界開發了全球最奢侈的一些項目,旗下的Nakheel房地產公司建設了很多居住項目和填海工程,其中包括了著名的“世界”人工群島和棕櫚群島。今年6月份,迪拜宣布將新建一座高達1100米的世界最高摩天大樓,具體就是由Nakheel房地產公司開發。不過,全球金融危機結束了迪拜酋長國數年的輝煌發展史,眾多工程被迫停工甚至取消,許多類似棕櫚島的項目成為“爛尾樓”。
據香港媒體報道,迪拜世界一旦無力還債,將成為自2001年阿根廷違約以來,全球最大主權基金違約事件。外界就此擔心事件可能觸發新一輪金融風暴。
據國外媒體報道,因為“迪拜事件”,全球股市周四大幅下跌。在亞洲,中國、日本、韓國股市均告下跌。在歐洲,英國、德國、法國股指下跌都在3.2%以上,蘇格蘭皇家銀行和德意志銀行股價下跌幅度均居該國股市之首。美股周五也大幅低開。同時,國際油價、金價跌幅均超4%。歐元對美元早盤也跌至1.4850低點。
事件起因
都是拼命借錢惹的禍
迪拜世界曾經全力打造富豪天堂,但美夢終于抵受不住金融海嘯的沖擊而嚴重受挫。
對迪拜的第一個印象,是擁有全球首家七星級帆船酒店落腳處,再加上其棕櫚狀人工島群的超級豪宅度假區計劃,吸引碧咸和畢比特等名人巨星投資,以及打造仿五大洲的人工島群計劃,仿佛有無限金錢可供揮霍。豈料金融海嘯卷走了富豪大量財富,靠不斷借錢和富豪帶來發達的迪拜頓時捉襟見肘。
近年來,迪拜積極推行經濟轉型,意圖發展成中東首屈一指的金融中心。
金融中心主要賺富豪的錢。為了吸引富豪青睞,迪拜積極興建世界級的住宅、酒店、娛樂設施,還打算建造全球最大的購物商場。帆船酒店等建筑物,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資金和游客。
為了龐大的建設計劃,迪拜世界不斷借錢,以至于在政府的800億美元外債中,它的欠債就占了七成以上。而受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借錢太多終于惹了禍。
中國聲音
1
外管局表示不會受迪拜事件影響
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在接受鳳凰衛視專訪時強調,外匯管理局一直堅持審慎投資的原則,不會受到這次事件的影響。
另外,外管局還表示,為了更好地實現多元化投資,外管局也面向全球招攬金融人才,包括投資組合管理、交易管理、委托資產管理、運營等領域。
2
主要銀行均稱未持迪拜世界債券
我國大型上市銀行——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和交通銀行接受記者查詢時稱,它們均不持有迪拜世界的債券。建設銀行表示正在抓緊了解和核實相關情況。
中行新聞發言人趙蓉說,經查,中行目前不持有任何迪拜世界、迪拜政府和其他相關迪拜主權基金及機構發行的債券;中行海外分行與迪拜世界公司沒有直接貸款授信業務關系。
工行相關人士表示,不持有迪拜世界的債券。
建行有關負責人接受查詢時稱,建行正在抓緊了解和核實相關情況。
交行相關負責人表示,交行沒有對迪拜世界的信貸及債券敞口。
招行董秘蘭奇也表示,招行沒有投資迪拜世界的債券,在迪拜世界也沒有貸款。
3
中建聲明與迪拜世界無業務關系
中國最大建筑房地產綜合企業集團——中國建筑董秘孟慶禹向外界表示,中國建筑與其沒有業務關系。
孟稱,公司在迪拜有幾個在建項目,但與迪拜世界沒有業務關系。在被問及今后是否還會繼續在迪拜開展業務,他說,“還要繼續觀察。”
影響
A
可能引發新興市場修正
據國外媒體今日報道,管理著大約250億美元的發展中國家資產的鄧普頓資產管理公司董事長、被譽為“新興市場教父”的馬克·墨比爾斯周五稱,迪拜推遲債務償還時間的計劃可能引發新興市場的“修正”。
墨比爾斯稱,受迪拜推遲還債時間的影響,新興市場股市“很有可能”將會下滑20%。
另有消息稱,股市波動性和投資者的風險規避情緒可能大幅上升,原因是世界各國及公司的貸款違約風險都在增長。
B
熱錢或流向大中華地區
香港《星島日報》27日刊發社論《押重注遇海嘯 迪拜重挫拖累歐洲》,文章說,迪拜今次出現的金融市場資產萎縮效應,規模不及美國次按衍生工具泡沫爆破。短期而言,中東投資風險大增,會否導致部分避險資金涌來包括香港在內的大中華地區,令熱錢泛濫加劇,是值得政府和投資者留意的。
評論
迪拜巨震
拷問中國資產泡沫
金融嚴寒尚未結束,“中東富翁”迪拜又患“重感冒”。
迪拜拖欠債務,對金融界最大的挫傷,恐怕是引發對新興經濟體的風險憂慮,不僅償債違約風險將被重新評估,甚至整個金融體系,都將重新面臨一場“信用問責”。
過去幾年,迪拜熱衷于興建酒店及金融中心,驅動金融杠桿“利滾利”、大肆融資、頻頻舉債,全球金融危機襲來,資金紛紛撤離,導致建設項目空轉,出現債務危機實為必然。
對照迪拜事件,中國本輪資產價格高企的態勢更值得關注。
伴隨刺激經濟一攬子計劃,信貸寬松,房地產和資本市場年內節節走高,熱錢大量流入,我國流動性風險“山雨欲來”。
中國有關方面將迪拜事件看作金融海嘯“余波”。余波隨時可能出現的危險,亦提示投資者,復蘇之路還長,投機暗藏禍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