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語錄應編入學生教材,從小學到大學,貫穿一生,讓我們牢記革命奮斗的艱辛,老一輩革命家為了后代付出了多少艱辛。
教育是國民素質強大的根本,但現在的狀況令人擔憂。富二代直闖校園征婚、脫褲門、摸奶門等事件的發生,學生懷孕生子等滿校普遍,拿什么拯救我們祖國的花朵。讓學生熟讀毛主席語錄,提高身心修養,加強道德修養,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根本原則。
沒有奮斗,哪來享受?杜絕不勞而獲,一份耕耘一份收獲,灌輸學生思想政治理論,采用“訪談式課堂教學”、“答辯式討論課”等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力地推動了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的“三進”工作。
學校要重視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搭建文化素質教育平臺。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優勢,搶占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新陣地,建立了比較完備的校園網絡,實現了圖片新聞、視頻新聞、紅棉快訊、校報、電視、廣播和對外宣傳資源的共享,掌握了網絡思想教育主動權。以精彩動感的頁面和豐富的內容吸引了大學生廣泛參與,開辟了學校學生工作進網絡的新陣地。學校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打造優質品牌活動。學校積極與企業、社區、部隊加強聯系,實行共建,探索出一條校園文化走向企業、融入社區、與軍營文化相結合的新路子,提高了校園文化的輻射力,推動了學生綜合文化素質的不斷提升。
學校重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設立心理咨詢與健康教育中心,建立了一支專兼職結合,高素質的心理健康教育咨詢隊伍。在承擔心理健康課堂教學、咨詢、團體訓練的同時,積極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各項研究工作。建有心理健康教育網站,設立校園熱線和網上在線咨詢,及時解答學生心理困惑。成立心理學社,組織開展心理學研討和課外活動。通過這些舉措,普遍提高了學生對心理健康的認識和適應大學環境的能力,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學習觀、事業觀、朋友觀、戀愛觀,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