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關于考研的兩個新聞令人很不爽。一個新聞是說36歲考研女子未帶身份證兩次跪求進考場遭拒稱將訴諸法律;另一個央視曝光考研作弊。前者像范進,可憐;后者不公平,可恨。前后者,都可悲。
其實我在去年就寫過一個文章,條分縷析過“80后不該考研的8大理由”,但現在看來,需要當頭棒喝、懸崖勒馬的豈止80后?
我有兩個觀點:
一,沒出息的人才考研。考研并不是一條捷徑,而是一條繞遠了的路,所以沒出息的人才考研,真正有出息的都走捷徑了,誰還按部就班老驢拉磨般考研啊。
比如,孔孟沒考過研不照樣成圣人?比如,唐宗宋祖沒考過研,不照樣成帝業?比如,比爾蓋茨和李嘉誠沒考過研,不照樣賺大錢?再比如姚明、劉翔、易建聯、韓寒、郎朗……他們都沒考過研,可是,他們哪一個比考過研讀過研的人們混得差?決定你成功與否的關鍵不是你書讀得多么多,學上得多么長,而是你是否真的有自己的目標,以及為此目標而不息奮斗的天賦、毅力與機遇。考研順利,畢業之后,或許你可以解決溫飽;不考研,走自己的路,也許你可以活得更好。
話說回來,這個世界上畢竟還是沒出息的泯然眾人多些。
二,農村學生千萬別考研。我就是農村出來的,所以我了解農村,現在的農村家庭大多還是不富裕,所以無論花哪筆錢都應該花得值才是。那種把考研當作改變命運的方式的思想早已經過時了。
不贊成考研讀研的原因:
1、對于農村學生來說,考研是變相啃老。
啃老等于不孝。不孝不如禽獸,比如烏鴉和羔羊。二十幾歲的人已過“弱冠”,父母養你到十八歲成人已經不易,好不容易等你大學畢業,你還要找一個“考研”的借口來繼續躲在溫室里風花雪月,父母年齡漸大頭發漸白,五十出頭的人了,還能活多久?想想吧,即使你從父母五十歲開始自己掙錢養活他們,按照平均壽命七十歲算,你還能孝順他們多久?“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我以為這是世界上最最遺憾的事情。所以,“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去TMD的考研吧,大學畢業,我不是文盲,足夠了,我不要再找理由呆在學校里花父母的錢,我要找工作努力奮斗,讓父母花我的錢。
2、對于沒背景的人來說,考研是賠本生意。
目前考研的人千軍萬馬,擠那個獨木橋首先得本身是胖子——這樣才不怕減肥。否則如果本身就是瘦子,那幾圈下來,估計整個人都要給擠沒了。考研第一失的是健康,第二失的就是金錢和時間,金錢失去了可以再賺,時間失去了卻無以補償。如此下來,成本巨大。然而畢業之后找工作卻很難,往往千辛萬苦找個工作,賺到的工資菲薄得像糊窗紙,勉強能糊口罷了。而且事物不斷發展變化,等再過兩三年我們讀研出來,估計身價連現在的本科生都不如,那還不如去鄉下養豬。
3、對于有思想的人來說,考研是自欺欺人。
現在的大學,學術風氣基本上等于鄉下廁所的空氣。大家都在混,教師混職稱,學生混文憑,論文沒人寫,你抄我我抄你,每一個都比GJM還厲害。讀幾年研究生研究不出什么,頂多男老師和女學生,女老師和男學生,男學生和女學生,研究研究“生”。所以大家都是在心知肚明地自欺欺人:明知道即使讀了研也不見得有用,頂多混張文憑,但還是自己千方百計說服自己,考吧,考吧,希望有,莫須有。
4、對于一部分人來說,讀研是誤己誤國。
人的生命不長,花三十年呆在學校里不值。二十幾歲是人一生中最具奮斗力的一段時間,然而本該在社會上千錘百煉的我們,卻躲在象牙塔里死記硬背,等到年紀大了再出去,本事沒增加多少,魄力已不復當年,勇氣、豪氣和志氣亦與日俱減,著著急急找工作,慌慌張張找老婆,糊里糊涂生孩子……年老了才發現,很多年輕時候的夢想,一樣都沒實現,很多要做的事一件都還沒做,但是,悔之晚矣。此之謂誤己。
此外,如同武林高手修煉秘笈,如果沒有極高的天資和悟性,書讀太多了,反而不消化,容易走火入魔——人都傻了,越發不懂得做人,走在社會上寸步難行,整個人都廢了,更何談造福社會? 給社會添負擔而已。于是誤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