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考生今年特別求穩。”山東有關招生專家分析說,這種求穩心理,讓一部分高分生放棄了“跳一跳、摘果子”的念頭,退而求其次,哪怕學校稍微弱一點,能保證錄取保證專業,便心安理得。這是今年老牌名校和京滬熱門院校遇冷的主要原因。
求穩不敢報,錯過了
“中科大和我聯系過,但專業不能保證。”文登新一中理科生劉文雯今年考出了667分的高分,超一本理科線100分,她最終選擇了山東大學。省實驗中學理科考生阮山高考成績666分,也選擇了山東大學。山東考生的求穩心理,在這兩名高分考生身上可見一斑。
“畢竟是山東的高校,省內的計劃也多,省外高校在山東只招幾個人,風險太大。”從事教育工作的董女士,在給理科高考成績638分的妹妹選擇志愿時首選省內院校,“一志愿山大,二志愿6個學校,都是省內的。”不過,看到北航、南航的投檔情況,她還是有點惋惜,“當時要能膽大一點就好了。”
據了解,也有不少考生對填報志愿幾乎一竅不通,父母對高校也不了解,填報志愿時沒梯度,亂填一氣,結果竟也能上線。
連買房落戶都考慮到了
“前幾年北京上海的高校在山東招的分數也太高了,再加上北京房價高,畢業后戶口也進不去,把大伙兒都嚇退了。” 省城一考生家長說。這位家長的觀點似乎表達出了山東人的瞻前顧后。
“現在沒想那么多,能上一所理想的大學很重要,其他的都是浮云。”考生小何說,“到北京讀大學,將來畢業回山東找工作視野也開闊,畢竟環境不一樣。”但真正填報志愿時,又有多少家長是完全尊重考生的意見?“孩子沒社會經驗,考慮不了那么長遠,有些事情大人要替他考慮到。”劉先生說。
填報志愿有點像下賭注
“填報志愿是個技術活兒,但也有賭博的成分。”考生家長韓先生說,今年他的孩子高考,成績出來后,面對填報志愿指南,他發現自己簡直一竅不通。“家長有多年社會閱歷,對著那么多高校都犯暈,別說是一天到晚在學校學習的學生。”韓先生說。為給孩子選一個穩妥的學校,他們一家三口除了研究大量政策信息外,還趕了三場咨詢會,請教了若干親戚朋友,最后還是拿不定主意。
“那個學校去年錄的分低,誰知道今年怎樣?”韓先生說,如果說高考是考學生,那么填報志愿對家長來說也是一次高考,輸贏未卜。(記者 徐玉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