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各地高校紛紛開學,大學新生陸續走進校園。但對河北籍學生馬驍棟(化名)來說,發生在半個多月前的報到經歷有些灰色。
錄取馬驍棟的“北軟科技學院”被證實是一所未在北京市教委注冊,不具有高等學歷教育招生資格的“大學”。馬驍棟和他父母的報到之行,最終變成了“北軟科技學院一日游”,一家人只在學校宿舍里住了一晚,就辦理了退學手續回家。
像馬驍棟這樣,在報到后發現自己被忽悠的考生并不少。據馬驍棟的父親回憶,“有很多家長在咨詢完后感覺上了當,當天就有20多個學生排隊辦理退學手續”。今年前去“北軟科技學院”報到的新生以東北的考生居多,約有兩三百人。而留在學校接待新生和家長的大二學生大多數也來自東北。
進入9月,各地高校紛紛開學,大學新生陸續走進校園,開啟一段嶄新的求學歷程。但對河北籍學生馬驍棟(化名)來說,發生在半個多月前的報到經歷有些灰色。
錄取馬驍棟的“北軟科技學院”被證實是一所未在北京市教委注冊,不具有高等學歷教育招生資格的“大學”。馬驍棟和他父母的報到之行,最終變成了“北軟科技學院一日游”,一家人只在學校宿舍里住了一晚,就辦理了退學手續回家。
“我再也不去那個學校了,徹底被欺騙了。”馬驍棟說。
班主任推薦“北軟”招生人員
據馬驍棟回憶,今年4月13日,一個自稱來自“北軟科技學院”的老師來到他所在的班級做招生宣傳。當時,馬驍棟和其他高三同學正在緊張備考。
“孩子回到家后對我們說,班主任推薦了一個大學招生的工作人員。我們看到宣傳單上寫著,北軟科技學院是中央民族大學 (微博) 的下屬學院,感覺挺不錯,就動了心想讓孩子選這個學校。”馬驍棟的父親馬先生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
無獨有偶,今年5月,山東籍學生徐杰磊(化名)也拿到了由高中班主任發放的“北軟科技學院”的招生宣傳冊。
“宣傳冊上說,‘北軟科技學院’是北京自修大學和中央民族大學合辦的,畢業后能拿到中央民族大學的文憑。”徐杰磊的父親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北軟科技學院’招生辦的一位老師還特意打了一個‘父子’比喻,表示中央民族大學是‘父親’,北軟科技學院是‘兒子’。”
中國青年報記者發現,早在今年1月,上述“北軟科技學院”負責招生的徐老師就在哈爾濱、長春兩地的多家招聘網站上發布“正規本科院校高薪招聘招生教師”的招聘廣告,招收“表達能力強、能出差、能吃苦、形象好”的女性,“要求出差進入高中找指定的班主任老師溝通”。
今年6月,高考成績和各批次分數線揭曉。馬驍棟考得不是很理想,未達到河北省的理科二本錄取分數線。在填報志愿時,他和班里的一些同學收到了“北軟科技學院”工作人員發來的囑咐短信。短信的大致內容是,凡是報考北軟科技學院的學生,第一志愿都要填寫成中央民族大學,并在是否服從調劑一欄上注明不服從調劑。
對此,馬先生有了疑問:“一旦考不上中央民族大學怎么辦?”
“我擔心孩子考不上,因為中央民族大學的錄取分數要600多分。可是‘北軟科技學院’招生辦一位老師告訴我,只要在志愿書上的院校調劑一欄中填‘不服從’,在志愿調劑中填‘服從’,就可以通過內部調劑,從中央民族大學自動調劑到‘北軟科技學院’。聽了他的承諾,我才敢讓孩子填志愿。”馬先生告訴記者。
宣稱學生“在校即在職”、“畢業即就業”
7月27日,馬驍棟收到“北軟科技學院”發出的“新生錄取通知書”。隨通知書一并寄來的,還有一份關于“北軟科技學院”的宣傳材料和“致家長一封信”。
中國青年報記者看到,“新生錄取通知書”注明:“經審核,你被我校北軟科技學院錄取為室內設計專業本科學生,請持本通知書于8月12日至8月27日到校辦理入學手續。”
“新生錄取通知書”的落款是“北京自修大學北軟科技學院”,蓋有“北軟科技學院”的章。此外,“新生錄取通知書”上還有一處加了紅色邊框、類似印章的紅色印刷文字:“本校是經國家教育部備案北京市教委批準的全日制高校”。
在“致家長一封信”中,有一處關于畢業證書的介紹:“本校雙證教育班學生,可以獲得兩套本科畢業證書,一套是本校下放(原文如此,似應為‘下發’——記者注)的民辦本科系列證書(因為是民辦證書,考公務員有所限制),另一套是中央民族大學的成考本科畢業證,以及學士學位證書,在國企,以及考公務員都不受限制,兩套畢業證書在全國范圍內配合使用,可媲美二本以上院校畢業生。”
信中還提到,“北軟科技學院”所開設的專業都是“訂單培養”,“只要學生在校兩年半按時上課,學校就可以安置就業,畢業后基本在中關村軟件園工作,起薪保底3000元,入學當日簽訂就業協議”。
而宣傳材料上描繪的上學和就業前景似乎更加誘人,列出了“選擇北軟雙證教育的十大理由”、北軟學院和傳統大學的“成本-收益分析”對比,甚至還有諸如“一屆屆學子‘在校即在職’,‘畢業即就業’,證明了北軟科技學院的各種IT專業是您值得考慮的優質專業”之類的宣傳詞。
“我一晚沒睡,第二天天一亮就領著孩子辦退學手續”
8月12日,馬先生一家開車來到位于北京密云高校科技園水源路25號的“北軟科技學院”校園。但讓全家人有些意外的是,校園門口并沒有掛“北軟科技學院”或“北京自修大學”的牌子。
“我們到了那兒,沒有看到中央民族大學的牌子。因為通知書還寫著北京自修大學,我們又睜大眼睛滿學校找北京自修大學的牌子,也沒找見。最后還是在送孩子去宿舍的時候,發現在宿舍樓的墻上有個鐵架子,上面噴繪著北京自修大學,活像一個廣告牌。”馬先生告訴記者。
馬先生當即撥打了中央民族大學招生辦電話,得到的回復是“我們根本就和這個學校(指北軟科技學院——記者注)沒關系。”
“我一聽就懵了,趕緊又打北京自修大學的電話,那邊也告訴我們,他們和北軟沒有任何關系。”馬先生說,“隨后我又向北京市教委咨詢。工作人員說,在注冊的民辦大學中沒有北軟科技學院,北京自修大學因為沒有通過審核,今年也沒有招生資格。”
“我當時就傻眼了,平常知道有‘黑作坊’、‘黑磚窯’,沒見過還有‘黑學校’。”馬先生對此感到非常氣憤。
盡管對眼前的景象十分失落,但馬先生還是和兒子一起去辦理了各項入學手續。
“填報名表、流程單、分配宿舍、交費……”馬先生列舉著各項手續。馬先生注意到,盡管宣傳材料稱馬驍棟所學的“室內設計”專業一年的學費為6600元,但包括軍訓費、保險費等各項費用在內的總費用共計1.3萬余元。交完錢后,財務人員交給馬先生一張沒有注明收款單位,只加蓋了“現金收訖”字樣三角章的收據。這讓他更加懷疑“北軟科技學院”是一所山寨大學。
徐杰磊父子在交費時的經歷更加尷尬。“宣傳單上說是交6000多元,我去的時候就按照通知書上的收費要求帶了6000多元,但這個費那個費加起來實際讓我交了1.3萬元,當場讓我很難堪。”徐先生說。
接下來的參觀校園讓馬驍棟一家越發感到“北軟科技學院”的辦學、住宿條件與此前的宣傳相去甚遠。
當晚,馬先生一家被安排在“北軟科技學院”的學生宿舍里過夜。“我一晚沒睡,第二天天一亮就領著孩子辦退學手續。”馬先生告訴記者。
“北軟科技學院”的工作人員并沒有把馬先生交的錢全數退還。“扣了100多元保險費,500元教材費,300元被褥費和500元住宿費。他們說宿舍是租的,要交給物業公司管理費。” 馬先生說。
被忽悠的學生多來自東北
像馬驍棟這樣,在報到后發現自己被忽悠的考生并不少。
馬先生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有很多家長在咨詢完后感覺上了當,當天就有20多個學生排隊辦理退學手續。”
據他回憶,今年前去“北軟科技學院”報到的新生以東北的考生居多,約有兩三百人。而留在校園內接待新生和家長的大二學生大多數也來自東北。
在百度貼吧“北軟科技學院吧”上,以“北軟徐老師”、“北軟陳老師”為名的用戶也早早地在高考前為考生提供咨詢服務。咨詢的考生大多來自東北。在被錄取后,一些考生在貼吧中發帖召集同一地市被“北軟科技學院”錄取的考生結伴兒去報到。
其中有一部分考生,在報到或讀了一段時間后選擇了退學。
來自黑龍江的女生沈華吟(化名)就是其中一位。去年高考成績不太理想的她在黑龍江省招生考試委員會辦公室主辦的《學子》雜志上看到了“北軟科技學院”的招生廣告,被其廣告內容吸引,主動找到學院求學,被錄取為游戲動漫專業的學生。
然而,經過一年的學習后發現,“北軟科技學院”的該專業是新成立的,教學條件和師資力量均不理想。經過與其他職業技能培訓學校的對比,沈華吟決定退學,去另一所培訓學校學習。和她一起作出同樣選擇的還有另兩位同班同學。
由于在填報志愿時依照“北軟科技學院”要求只填寫了“中央民族大學 ”且“不服從調劑”,馬驍棟今年的高考志愿投檔已經成了“死檔”。
“金錢的損失可以估量,但我孩子的前途受到了更大的傷害。”馬先生告訴記者,“本來孩子的分數可以上河北任何一所三本院校,可因為當初填報志愿的時候聽了他們的鬼話,失去了調劑機會,如今只能選擇復讀了,孩子現在每天都對我說不想讀了,不想上大學了,我心里難受得很。”
近日,中國青年報記者向北京市教委反映關于“北軟科技學院”的問題。北京市教委宣教處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已收到記者提交的材料,并轉交給相關處室,“目前正在調查、了解、處理此事。對于損害學生利益的事情,應該查處的一定查處,絕不手軟。”
(實習生蔣甜甜對本文亦有貢獻)
本報北京9月4日電
“北軟科技學院”的招生宣傳破綻重重
“北京市教委沒有這所學校的注冊”
中國青年報記者發現,“北軟科技學院”2011年“新生錄取通知書”上稱:“本校是經國家教育部備案 北京市教委批準的全日制高校”;在“致家長一封信”中,也明確提到學生畢業后可以獲得本科畢業證書。
此外,在“北軟科技學院”網站的“招生簡章”和其他招生宣傳材料上,也都提到了該校設有多個本科專業,“國家承認學歷”。
在百度貼吧“北軟科技學院吧”上,針對有考生對“北軟科技學院”頒發的學歷證書的性質問題,名為“北軟徐老師”和“北軟陳老師”的用戶多次答復稱,“我們畢業發兩個本科畢業證”,甚至專門發布題為“畢業證書以及技能證書(雙證)的詳細解釋”的帖子答疑。
“北軟陳老師”在上述帖子中提到:“北軟科技學院(前身北京自修大學)列于民辦大學之列,所以本校本科畢業證僅省內承認(北京市承認),教委下放,帶有鋼印,這里所說的北京市承認,并不是說不能拿本校畢業證去外地(非北京市)找工作,外地企業單位是充分認可的,只是部分事業機關不認可,但也僅需到北京市教委持本校畢業證打印出介紹信即可。”
“相關證書很可能只是學校自己頒發的,只被該學校承認。”針對上述說法,北京教育考試院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如果是國民教育序列的本科畢業證書,考公務員不會有任何限制。”
記者發現,在北京市教委網站的“在線問答”欄目中,兩年來共有28條關于“北軟科技學院”辦學資質、文憑認可等內容的咨詢提問。北京市教委的回復均為:“北京市教委沒有這所學校的注冊。”
其中一位提問者問道:“北軟科技學院好像沒在教委注冊,可學院有人講因為是北京自修大學成立的二級學院,又有北京科技大學學歷支持,所以是標準的二級學院,不在教委獨立注冊也很正常。這種說法成立嗎?”
北京市教委的答復是:“具有招生資格的民辦非學歷教育學校必須在教委審批年檢。即使是某一學校的二級學院,也不能獨立宣傳招生,應由總校進行招生宣傳和介紹。不通過高考統一招生錄取的學校沒有頒發學歷的資格,建議您慎重。”
北京市教委民辦教育處的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不是所有存在的學校都能招生。如果是民辦高校要招生,必須在市教委注冊備案,還得通過審批,并且每年都需要年審,換發新的辦學許可證。北京市教委每年都會在網站上向全社會公布具有招生資質的民辦高校名單,以及這些學校的招生簡章和廣告備案信息,“只有在發布的名單內的學校才能招生,而北軟科技學院和北京自修大學均不在名單內,且沒有在北京市教委注冊”。
在北京市教委2009年7月14日發布的《關于部分民辦高等教育機構招生宣傳違規情況的通報》中,出現了“北京自修大學”的名字。
盡管“北軟科技學院”今年的“新生錄取通知書”上注明“我校在北京站、北京西站、北京南站設專人專車24小時接站”,但在報到期間,記者在上述3個火車站的廣場上均未發現有北京自修大學或“北軟科技學院”的新生接待點。
記者多次撥打“北軟科技學院”的新生接待電話,被告知須提供姓名、被錄取專業及所乘坐的車次、車廂號,以便安排專人接站。
北京西站負責管理車站新生接待站的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西站設立新生接待點,首先要有學校開來的相關證明;其次,不管是公辦院校還是民辦院校,必須是經過教育部門注冊的正規院校才有資質設立固定的新生接待點。”
該校“與我校無任何合作關系”
中國青年報記者在“北軟科技學院”的多份宣傳材料上看到,該校自稱與北京科技大學、中央民族大學有合作關系。
去年被“北軟科技學院”錄取、現已選擇退學的黑龍江考生戴龍彬(化名)告訴記者,他入學時被告知在畢業時學校會授予北京科技大學的學歷,但是需要另外交2000元。“今年換了中央民族大學的學歷,我也不清楚為什么換了。”
“北軟科技學院”今年的錄取宣傳材料中的“收費標準”一欄,注明了“雙證費”為“2000元/年”,“非雙證班免收”。
在百度貼吧“北軟科技學院吧”,用戶“北軟徐老師”援引“百度百科”對“北軟科技學院”的介紹稱,“北軟科技學院是北京自修大學聯合中央民族大學開辦校企合作實訓項目而成立的一所特色院校”。他還稱,“雙證班除了每年交6600學費,要獲得(中央)民族大學的學歷需要額外交2000元一年考試費”。
用戶“北軟陳老師”對學生獲得“合作高校”的證書作出如下解釋:
“2011屆學生入學后還會參加中央民族大學組織的考試,(類似成考),這個考試學校是會讓學生通過的,而且除了入學一次性繳納費用之外,不會再另外收費。這個考試是專本連讀的形式,最終學歷是本科,雖然這個本科不如和一本,二本,但是在全國通用,可以考研究生公務員,企事業單位都認可。”
中國青年報記者就此事向中央民族大學求證,得到的答復是,我校與“北軟科技學院”或北京自修大學均沒有合作,沒有簽訂過任何合作協議。
北京科技大學分管遠程教育學院的一位負責人給記者的回復是:“已核實,北京自修大學和北軟科技學院與我校無任何合作關系,系冒用我校名義。”
招生宣傳夸大其辭
“北軟科技學院”在其招生宣傳中還存在夸大其辭的現象。
在宣傳材料中,“北軟科技學院”這樣介紹自己:“學院坐落在北京(密云)中國高校科技園區,與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著名高校為鄰,學習氛圍濃郁。目前學院占地24萬平方米,可同時容納5000人就讀。教學樓、語音室、多媒體教室、計算機教室、閱覽室、形體室、足球場、籃球場、網球場等多種體育場所的現代化教學設施,校園超市、洗衣房、話吧等生活服務設施一應俱全。”
據馬先生回憶:“校園挺小的,幾個樓里都沒什么東西,負責迎新接待的場地是臨時布置的,很簡陋,住宿條件也很一般。”
中國青年報記者實地探訪后發現,在“北軟科技學院”校園周邊,是密云經濟開發區的一些企業。宣傳材料上所稱的近鄰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密云分校),距離“北軟科技學院”超過3公里。
在“北軟科技學院”的校園內,記者幾乎看不到“北軟”的字樣。只有在其所謂南校區一座四層教學樓的二、三層,才有幾間在門上張貼了“北軟”字樣的教室。上述教室里的桌椅擺放隨意,其中兩間貼有“計算機教室”的房間里,擺放著20多臺臺式機。而該教學樓的第一、四層的辦公室分別掛著另外兩家教育機構的牌子。
學生沈華吟(化名)告訴記者,只有該教學樓的二、三層是專屬“北軟科技學院”的教室,校區里的其他樓是其他學院的。“這是一所很‘綜合’的學校,里面有好幾個學院。”
沈華吟還告訴記者,在北校區的3棟學生宿舍里住的學生來自各個學院,“北軟科技學院”的學生分住在其中的幾層。記者實地探訪發現,宿舍樓的東側外墻上掛著北京自修大學的大幅廣告,其中一幅注明北京自修大學下屬的學院共有12個,除“北軟科技學院”外,還有航空學院、國際商學院、動漫游戲學院等。
“這里‘北軟’的學生最多,大約有600多人,我們這屆有200多人。今年新招了很多,大約有400多人。”沈華吟說。
戴龍彬告訴記者,學校在介紹師資時說老師不再是傳統大學教育的老教授而是來自中關村核心地帶的技術工程師,“是不是中關村的工程師也不好說,感覺有的老師還可以”。
而在就業問題上,聲稱學生“在校即在職”、“畢業即就業”的宣傳似乎還只停留在紙面上。
在“北軟科技學院”網站貼出的“招生簡章”上,有一頁專門介紹該校的5名“優秀畢業生”,并附上了近30家部分畢業生就職企業的名錄。
然而記者發現,上述5人最遲畢業于2009年。彼時,“北軟科技學院”剛開始招生。更有意思的是,記者在網上找到了一所名為“華夏信息學院”的學校發布的2011年招生簡章,上述5名“優秀畢業生”的名字也在該校的畢業生代表名單中。而“華夏信息學院”的招生辦公室,就設在“北軟科技學院”教室所在教學樓的一層。
本報北京9月4日電
探尋北京自修大學真面目
本報記者 來揚攝
在調查此次“北軟科技學院”涉嫌違規招生的過程中,筆者發現,“北軟科技學院”一直被一所叫做“北京自修大學”的學校“附體”。
在現實中,自稱“成立于1977年,新中國成立后創辦的首所綜合性、全日制的民辦大學”的北京自修大學,卻有著兩個完全不同的官方網站,也有多處彼此毫無關聯的校址。更蹊蹺的是,幾名自稱是北京自修大學的工作人員對筆者的求證有不同的說法,并且都聲稱被他人假冒。
在網上搜索“北京自修大學”,會出現兩個網站,www.bouedu.com(以下簡稱“bouedu網站”)和“www.bou.com.cn” (以下簡稱“bou網站”),兩個網站對應的校址,前者在密云,后者在昌平。
撥打114電話查詢,話務員給的查詢結果也是兩個,但一個在密云,一個在海淀。
在“bouedu網站”中留下的北京自修大學校址是:北京市密云縣高校科技園水源路25號。在離學校還有數十米的距離時,筆者就發現學校3棟六層宿舍樓墻外覆蓋著大幅廣告,上面“北京自修大學”字樣十分醒目。
然而,在該校址的兩個校區校門口,筆者均未看到 “北京自修大學”的招牌。在南校區,隱約可以在校門口的深紅色大理石墻上,看到“北京自修大學”幾個被抹去的字跡。在校門外的密1路公交站牌上,標注的該站名稱是“自修大學”。
筆者在一家名為思創國際教育集團的網站上看到,該集團明確表示北京自修大學是其成立的學院。而在南校區門口和教學樓的四層,筆者也看到了“思創國際教育集團”的招牌。
在該處北京自修大學設立的“bouedu網站”上,筆者發現有一則關于該校出現“兩個網站”的聲明。聲明顯示,“bou網站”的存在是為了方便老生的信息留存,在信息轉移完畢之后就會關閉。
但筆者在工信部網站查詢得知,“bouedu網站”首頁的名稱并非“北京自修大學”,而是“花樣年華”,申請人為江蘇一唐姓人士,且是以個人名義申請的。
另外,在“bouedu網站”首頁顯示的備案號為:京ICP備05001457號,據查,該備案號所對應的網站名稱為“現代管理大學院系招生網”,對應的主辦單位為“現代管理大學”。
筆者查詢“bou網站”首頁的IP地址和備案號,顯示其主辦單位和網站名稱都對應為“北京自修大學”。
“bou網站”風格和內容與“bouedu網站”迥異。前者的網頁上顯示,北京自修大學位于北京市昌平區,校址為北京大學昌平分校區。
筆者打通了該網站留下的電話,并根據提示來到該北京自修大學的招生辦公室了解情況,該辦公室位于海淀區上地七街浪潮大廈內,與114電話查詢的結果之一一致。
招生辦公室的閆老師告訴筆者,由于昌平校區太遠,為方便學生咨詢,所以將招生辦公室設在此處。
當被問到北京自修大學有無密云校區時,辦公室的一位韓姓老師告訴筆者,北京自修大學現在只做遠程教育,從去年開始就不招全日制學生了,目前只在昌平和懷柔還有尚未畢業的全日制學生,該校在密云并無校區。
2008年5月16日,北京市教委發過一個通知,同意 “北京自修大學”從海淀區北洼路43號遷至昌平區北京大學昌平分校。
針對筆者對于北京自修大學是否存在“bouedu網站”的疑問,韓老師說,“每個網站都有個唯一的備案號,在工信部是有注冊的。我們的網站就是對應‘北京自修大學’這6個字。你說的那一個網站是以個人名義在蘇州注冊的,與我們無關,我們也沒法取消它。”
筆者進一步追問到底哪一所北京自修大學是真的,韓老師只答復說領導已經在處理此事,讓筆者自己去辨別。
今年6月,有北京媒體刊發報道稱,一所名叫北京國際金融學院的學校被取締,其王姓院長因涉嫌非法辦學、詐騙學生錢財,已被警方控制。在相關報道的照片上,該校門口的“北京自修大學”招牌清晰可見。該校校址位于懷柔區廟城鎮。
懷柔區廟城鎮的北京國際金融學院與北京自修大學的關系,在“bou網站”中有諸多體現。在其學校新聞中曾提到,“我校國際金融學院院長王某某教授即將赴臺參加世界杰出華人(臺灣)高峰會”。
今年,有多位網友就北京自修大學存在兩個網址、多處校址的現象在北京市教委網站上求證。北京市教委給出的答復是:“北京市教委目前審批合格允許招生的學校中沒有這所學校。”
本報北京9月4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