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鄭州一所名校的高二學生成才(化名)在家中親手殺死了自己的母親。17歲的成才供述殺人動機時說:“不后悔。我可以不用學習了,不用壓力那么大了。”2月22日,鄭州市中原區人民檢察院以涉嫌故意殺人罪將成才批準逮捕。
親手殺死自己的母親,該是怎樣的冷血和殘忍!可能就像當年金華高二學生徐力殺母后,有人還會說,是應試教育給成才造成了不堪重負的學業負擔,但又沒有給他應有的承受能力和心理素質,才是造成這起悲劇的根源。不錯,正是應試教育中激烈的升學競爭,才讓家長和學生都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才導致了這樣一幕不該發生的悲劇。
應試教育是“真兇”不假,但在筆者看來,成才的母親恰恰是悲劇的“導火線”。按理說成才學習已經不錯了,但在“望子成龍”的母親眼里,顯然還不滿意。于是在不斷的爭吵中,在不斷的施壓下,終使成才鋌而走險,釀成慘劇!這顯然給那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們敲響了警鐘:在應試教育下,我們的孩子到底需要什么?
列夫·托爾斯泰說過:“我們平等的相愛,因為我們互相了解,互相尊重。”是的,了解和尊重才是教育的核心,只有了解,才會心靈相通,只有尊重,才會彼此相愛!許多人認為自己一向尊重孩子,但要真正做到尊重孩子并不容易。比如某小學學生在寫《給我一點時間》的作文時,竟有超過70%的孩子選擇了一個共同題材——被媽媽逼著整天培優,學習壓力大,期望媽媽給自己一點時間。3000名十齡童不約而同地將媽媽刻畫成“變色龍”、“母老虎”、“河東獅吼”的形象。
這樣的現狀,無疑有著一定代表性,也在提醒著我們的家長:請尊重孩子們!可是,我們的父母以愛的名義驅使孩子趕場培優、參加奧賽、練琴學畫等等活動,將自己的意識強加給孩子,孩子們渴望擁有快樂的童年的天然權利,就這樣被無情地剝奪了,也給他們留下靈魂深處的傷痛,這種痛并不因為血緣關系而消除,不因為父母的良好初衷而磨滅。
孩子是家長的孩子,他們更是自己的主人。“但可惜的是中國的舊見解,又恰恰與這道理完全相反”,魯迅曾在《我們怎樣做父親》中沉痛地寫道,“本位應在幼者,卻反在長者;置重應在將來,卻反在過去。前者做了更前者的犧牲,自己無力生存,卻苛責后者又來專做他的犧牲,毀滅了一切發展本身的能力。”試想,那些逼迫孩子拼命學習的家長們,哪個以孩子的需要為本了?哪個又尊重孩子的想法呢?
育人如同育樹:“能順木之天,以至其性焉爾。”教育就是要尊重孩子的天性,讓孩子自由發展。我想,假如做父母還以“專制”的心態對待孩子,假如不能做到把孩子看作是一個獨立的生命來尊重他,仍然漠視孩子的真正需要,那么,或許還會有更多的孩子會把父母妖魔化,甚至走向極端。如成才弒母一般,這樣的悲劇是多么令人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