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學生說:他很勇敢很男人;老師說:冷靜,先把書念好
4月9日上午,江蘇啟東市匯龍中學的周一晨會講話,主角是高二學生江成博。他把之前老師“把關”過的演講稿換掉,當著3000多師生的面,表達了自己對現行升學和教育制度的不滿,抨擊父母強加給自己的“所謂理想”。
江成博“討伐”中國教育制度,在網上引起了一場不小的“風波”。很多網友說他就是“皇帝新裝”里那個大聲嚷嚷的小孩,對他表示激賞。也有人勸他,中國的教育制度就是這樣,孩子,發完牢騷還是繼續上課吧,這是現實!
引發他這次演講的是一本書,《我絕不原諒 一個90后對中國教育的批評和反思》。記者昨日聯系上該書作者鐘道然,昔日特立獨行的90后大學生,卻選擇了沉默。出版社說,此書將不再加印。
事情經過是這樣的
老師眼中的好學生,周一晨會上突然發飆
在不少老師眼中,江成博是一名成績不錯,落落大方,還熱衷參與社會活動的好學生。他的那場“突然”發飆,讓在場的師生所料不及。
從短短5分鐘的演講內容看,江成博是精心準備過的,也是有感而發的。
“這種變味的教育,學了能有什么用呢?就是考上大學能如何?找到工作又如何……”
“我們不是機器,即使是機器,學校也不該把我們當成追求升學率的工具!”
這樣犀利的言辭,引起了很多高中生的共鳴,現場不少同學給了他熱烈的掌聲。
此事一出,學校也承受了相當大的壓力,當地教育部門明確表達了不滿。事發后,匯龍中學認為江成博的演講,“言論不當,用詞過激”,已對其進行批評教育,但沒有對他進行處分。
網上對此事討論熱烈,網友評論說,“正是這樣的孩子,給中國教育的未來留了一點希望。讀同一本書,不同的人就應該能夠產生不同的理解;做同一份工作,不同的人就應該能用不同的方法;過同樣的生活,不同的人應該能夠演繹不同的人生……”
他這幾天正在看90后鐘道然的書
《我絕不原諒》的作者,不肯就此發表評論
能當著全校師生面在周一晨會上演講,對學生來說是一種榮譽。在老師眼中是好學生的江成博,為啥在這種場合突兀地表達心聲?
據江成博的老師介紹,小江稱自己最近看了一本“90后”大學生鐘道然的書《我絕不原諒》。這本書對當下教育制度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了批評和反思。對書中的言論,小江深有同感。
《我絕不原諒》是今年新出的一本書,作者系 中國人民大學 經濟學院大三學生鐘道然,他對應試教育發出了痛訴。
鐘道然從小就是個讓家長驕傲的孩子:成績很優秀,基本沒上過補習班。從人大附中畢業,考入人民大學,他的人生順風順水。
但鐘道然對中國的教育非常不滿,進入大學后,他開始了艱苦的寫作過程:退了大二大部分專業課,專心寫書,只選擇自己喜歡的藝術類選修課學習。
他在《我絕不原諒》書中說,小學拿走了獨立價值觀,中學拿走了自主思考,大學拿走了理想夢想,自此以后,我們的腦子里面什么都沒有。
昨天下午,記者聯系上鐘道然,但曾特立獨行的鐘道然對于記者的提問選擇了沉默。他說,“我已經看過這個新聞,關于此事和我的書,我不方便說。”
昔日叛逆的鐘道然,此刻語調平和。他婉拒了記者的采訪要求。“只要是媒體的,我都是這個態度,不方便說。”
鐘道然沒有向記者述說他承受的壓力,但該書的出版方三聯出版社,則明確地告知記者,這本書他們不再加印了。
學生叫好,這同學很勇敢
老師說要冷靜,還要 高考 (微博) 呢
記者聯系了杭城幾所重高的學生和老師,他們對此事反應不一。不少學生為江成博叫好,而老師在理解學生的同時,還是希望學生要冷靜。但他們都不希望透露自己的名字。
一位姓吳的高二學生說,他覺得江成博很勇敢,“當著全校師生這樣說,絕對需要很大的勇氣和決心。我們平時私下里也會抱怨,說當下的教育太死板,拼考試,扼殺了創造性和個性。但一般人不可能在這種場合下說出心里話。真的,他很勇敢,很Man(男人)。”
另一位姓黃的高一女生,對江成博的話也比較認同,“我們這一代學生,肯定都有這樣的抱怨,即使成績好的學生,也很痛苦。但我們的這種吶喊,是不管用的,誰都知道中國教育有問題,但改不了。”
而對老師來說,學生發發牢騷很正常,但不能一味抱怨,還是需要冷靜,把書念好。
“高考還在,分數還是很重要,發牢騷加不了分,權當減壓吧。學生的重心還是學習,進了大學再抨擊,也還來得及哦!”一位重高語文老師這樣說。
也有老師對江成博發表觀點的方式與場合不認同。
杭州高級中學的李軍良認為,學生可以有表達觀點的自由,但換掉原稿這件事,值得商榷。
“周一晨會演講,是學校給予學生的一個展示平臺,這是一種很單純的誠信活動。如果有代表大多數人的合理想法,江成博同學完全可以與校方商量而行。但如果自己都不講誠信,反而利用了學校的組織活動,就是不成熟的做法了。再說,還有其他途徑的,比如利用網絡等。”
杭二中校長葉翠微認為,對這樣的事件,學校應該要冷思考。“要了解孩子為什么出現這樣超常態的反應,要及時給予引導。學校里不管發生什么樣的事,天不會塌下來,關鍵在于善待、理解和引導學生,要有包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