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排名公布,排名結果參照校友會排名、軟科排名、武書連排名。排名指標包括教育質量、畢業生就業質量、師資力量、科研水平等選項。以下是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22年國內排名信息,排名數據僅供參考。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排名
排名類型 | 國內排名 |
校友會排名 | 129 |
軟科排名 | 0 |
武書連排名 | 194 |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簡介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創建于1956年,是由原北京經濟學院和原北京財貿學院于1995年3月合并、組建的北京市屬重點大學。建校65年來,學校秉承“崇德尚能,經世濟民”的校訓精神,堅持內涵、特色、差異化發展道路,現已發展成為一所以經濟學、管理學為重要特色和突出優勢,法學、文學、理學和工學等多學科相互支撐、協調發展的北京市重點建設高水平研究型大學。
學校校本部位于豐臺區花鄉,以全日制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為主,占地面積293246平方米。紅廟校區位于朝陽區紅廟,以貫通培養和留學生教育為主,占地面積58376平方米。
學校黨委下設25個二級黨組織,其中二級黨委14個、黨總支8個、直屬黨支部3個;黨支部211個,其中在職教職工黨支部102個,學生黨支部83個,離退休教職工黨支部26個;黨員4859名,其中在職教工黨員1173名,學生黨員2913名,離退休教工黨員773名。
學校共設城市經濟與公共管理學院、工商管理學院、經濟學院、會計學院、勞動經濟學院、文化與傳播學院、管理工程學院、財政稅務學院、法學院、金融學院、統計學院、外國語學院、華僑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國際經濟管理學院、體育部、國際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商務學院、數據科學學院(籌)20個教學單位。
學校目前有44個本科專業,其中經濟學、金融學、國際經濟與貿易、統計學、工商管理、會計學、資產評估、勞動與社會保障、城市管理、市場營銷、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財政學、法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貿易經濟、金融工程、社會工作18個專業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法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傳播學、商務英語、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安全工程、行政管理、稅收學、廣告學9個專業獲批北京市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會計學、金融學、經濟學、工商管理4個專業獲批北京高校重點建設一流專業;經濟學、勞動與社會保障、統計學、人力資源管理4個專業獲批國家級特色專業;經濟學、統計學、勞動與社會保障3個專業獲批國家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
同時,學校建設了一批國家級和北京市級一流課程和一流教材,其中《政治經濟學》《勞動經濟學》《社會保障學》獲批國家級精品課程,《政治經濟學》《社會保障學》獲批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財務會計》《國際經濟學》《國際商務》獲批國家級雙語教學示范課程,《服務的力量:營銷王道》《走進管理的世界》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創業團隊建設與管理》被評為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財政學》《金融學》《財務管理學》被評為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客戶關系管理》(精要版)被評為全國優秀教材獎,共12門課程獲批北京高校優質本科課程、12部教材(課件)為北京高校優質本科教材(課件)
學校擁有4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及相應的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7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領域),其中,應用經濟學、工商管理、統計學三個一級博士點學科獲批北京市高精尖學科;應用經濟學和工商管理學科獲北京市與中央高校共建一流學科項目支持;應用經濟學一級學科下的二級學科——勞動經濟學獲批國家級重點學科,并入選教育部“特色重點學科項目”;應用經濟學、統計學獲批一級學科北京市重點學科,企業管理、會計學獲批二級學科北京市重點學科,管理科學與工程獲批一級學科北京市重點建設學科,政治經濟學等7個學科獲批二級學科北京市重點建設學科;勞動關系、法律經濟學、媒介經營與管理、城市經濟與戰略管理四個學科獲教育部批復設置為交叉學科。
經濟與管理實驗教學中心被評為國家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經濟學國際化人才培養實驗區被評為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會計學院德勤華永會計師事務所獲批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學校獲評“國家生態文明教育基地”,并成為首批“國際組織人才培養創新實踐基地”建設高校,“新文科背景下經濟學專業改造提升改革與實踐研究”獲批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
學,F有在籍學生16575人。其中,本科生11215人,碩士研究生4111人,博士研究生571人,學歷教育留學生129人,成人教育學生549人。本科生高考錄取分數線、畢業生就業率、畢業生起始年薪、與專業相關度、職業發展空間等指標評分均高于北京地區高校平均水平。迄今為止,學校先后為國家和北京市培養了近二十萬優秀人才,一大批校友活躍在政府部門、教育界、學術界和金融、財稅、會計等行業以及各大企事業單位,80%的畢業生成為服務首都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學,F有專職教師1031人,其中教授等正高職稱人數183人,副教授等副高職稱人數355人,博士生導師156人、碩士生導師448人,F有國家級教學名師獎1人、北京市級教學名師獎17人(在職)、北京市青年教學名師6人;一批教師獲得全國教育系統先進個人、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等榮譽稱號;一批教師入選“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全國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中宣部宣傳思想文化青年英才、教育部新世紀人才支持計劃、北京市“高創計劃”、青年北京學者等人才計劃。同時,人力資源管理課程群教學團隊、經濟學核心課程教學團隊被評為國家級教學團隊;《審計學》教學團隊被評為教育部課程思政示范課程、教學名師和團隊;統計學教學團隊、工商管理專業核心課程教學團隊、金融學核心課程教學團隊、會計學核心課程教學團隊、財政學課程教學團隊5個教學團隊獲評北京市教學團隊;工商管理本科卓越商才育人團隊、經濟學拔尖創新型人才培養育人團隊、“習風潤心,法意啟智”新時代高素質法治人才培養團隊獲評北京高校優秀本科育人團隊。
學校從2006年起開展教師職業生涯規劃工作,并在國內高校中率先成立了教師促進中心(OTA),是北京市最早開展教師職業生涯規劃與教師職業促進的教師自治組織。
近年來,學校承擔國家級項目的能力大幅提升,標志性研究成果不斷涌現,服務國家和首都北京的輻射力日益增強。學校擁有城市群系統演化與可持續發展的決策模擬北京市重點實驗室以及特大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研究院、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CBD發展研究基地、北京市經濟社會發展政策研究基地、北京哲學社會科學國家稅收法律研究基地等4個省部級研究機構,其中特大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研究院入選首批首都高端智庫建設試點單位。學校定期公開出版《經濟與管理研究》《人口與經濟》《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學報》《當代經理人》等4種刊物,其中《人口與經濟》是我國最早創刊的人口學類期刊之一,入選全國高校精品社科期刊、北京市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名刊;《經濟與管理研究》《人口與經濟》《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學報》均為CSSCI來源期刊。學校自1986年開始招收留學生,目前已與38個國家和地區的177所大學及研究機構簽署校際合作協議,并發展形成以經濟學和管理學為突出特色的多層次、多科性的國際人才培養體系,開放辦學力度進一步加強。
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學校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積極服務首都“四個中心”功能建設,培養適應現代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理論基礎扎實、實踐能力突出、具有使命意識、國際視野的創新型、復合型、應用型人才。首經貿人把思想和行動凝聚為“博納敏行,知行合一”的駱駝精神,奮力開啟高質量內涵式發展新征程,繼續朝著全面建設北京市屬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和“國內一流、國際知名”財經大學的目標開拓奮進。
更多內容,請查看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招生網 專題
更多招生簡章,請查看“大學排名”頻道
更多高校,請查看“院校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