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師范學院排名公布,排名結果參照校友會排名、軟科排名、武書連排名。排名指標包括教育質量、畢業生就業質量、師資力量、科研水平等選項。以下是成都師范學院2022年國內排名信息,排名數據僅供參考。
成都師范學院排名
排名類型 | 國內排名 |
校友會排名 | 377 |
軟科排名 | 417 |
武書連排名 | 623 |
成都師范學院簡介
成都師范學院是四川省省屬本科師范學院,是教育部教師隊伍建設示范項目單位、教育部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試點單位、四川省綜合改革整體轉型試點高校。現有溫江校區、人民南路校區、白果林校區3個校區,校本部在溫江校區。
學校創建于1955年,前身系四川省教育行政學校,歷經四川省教育干部進修學院(1964年)、四川省教育學院(1978年)、四川教育學院(1984年)等發展階段。2012年3月,經教育部批準,改制為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更名為成都師范學院。學校先后培養了畢業生15萬余人,其中有全國優秀教師、全國模范教師、全國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60余人,市、州、縣教育部門負責人150余人,中職和中小學校長1100余人,高級、特級教師等名優教師1萬余人。畢業生中涌現出了全國教書育人楷模郭昭祥、西南交通大學原校長徐飛、成都市實驗外國語學校(西區)校長肖明華、豬八戒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和CEO朱明躍、全國政協委員李正國等一大批在基礎教育、企業和黨政機關工作的杰出人才。
學校始終遵循學生成長、成才、成師的規律,弘揚“愛、真、篤、為”的校訓,踐行“讓學生在成都師范學院這段生活成為人生有價值的旅程”的教育理念。67年來,學校由師而立、因師而興、依師而強、以師為榮,充分發揮教師教育辦學優勢,建設師德養成、師能培育、師知傳承的教師教育核心基地;主動服務區域社會發展需求,初步形成了引領四川基礎教育發展和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辦學體系。現設有15個二級學院,普通本科專業37個,涵蓋教育學、文學、理學、工學、藝術學、經濟學、法學、管理學、歷史學、農學10個學科門類,在校生1.7萬余人。
堅持立德樹人,培養質量穩步提高。學校建有國家級一流專業2個,省級一流專業14個、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2個、省級應用型示范專業4個、省級卓越師范培養計劃改革試點專業項目3個、省級課程思政示范專業2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5個、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2個、省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2個。建有教師教育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1門、國家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2門、國家級一流課程3門、國家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及教學名師和團隊1個,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7門、省級創新創業教育示范課程7門、省級應用型示范課程11門、省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15門、省級一流課程23門。有國家級新文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四川省教學改革項目等省部級教改項目180項,有省級課程思政教學研究示范中心1個、省級課程思政教學團隊4個。近三屆獲省政府教學成果獎39項,其中特等獎2項、一等獎12項;2018年獲國家教學成果獎二等獎2項,2021年獲四川省教學成果獎25項。
堅持科研興校,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學校是四川省心理學會、四川省陶行知研究會、四川省經濟發展戰略研究會3個省級學會的依托單位。建有四川省基礎教育研究中心、四川省心理與行為科學普及基地、四川STEAM科創教育科普基地等省部級研究機構3個,建有四川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研究中心、四川中小學教師師德研究中心、四川省教育信息化應用與發展研究中心、四川0-3歲兒童早期發展與教育研究中心、四川少年兒童組織與思想意識教育研究中心、成都融入雙循環發展新格局研究中心、四川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研究中心、四川勞動教育研究中心、四川中小學安全教育與管理研究中心、四川國際教育發展研究中心等10個市廳級研究中心。建有室內空間布局優化與安全保障實驗室、特色園藝生物資源開發與利用實驗室、功能分子結構優化與應用實驗室等省高校重點實驗室3個,四川科創教育成都市科普基地1個。有四川省社會科學高水平研究團隊1個,廳級科研創新團隊7個。2012年以來,承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和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8項(含國家社科基金重點課題1項),省(部)級項目246項;公開發表論文4800余篇,出版著作(含教材)300余部;獲發明專利授權、實用新型專利、軟件著作權、外觀設計專利等1000余項;獲省部級科研成果獎40余項,被政府部門采納咨詢報告30余份。
堅持人才強校,隊伍水平逐步提升。學校現有教職工1012人,其中博士160人、高級職稱教師380人。有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3人,教育部高等學校文化素質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1人、教育部高等學校、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培養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人選1人,“天府萬人計劃”文化領軍人才1人,“天府青城計劃”社科菁英1人,四川省專家評議(審)委員會委員3人,四川省督學2人,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2人,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及后備人選16人,四川省教學名師2人,獲全國模范教師,四川省五一勞動獎章、師德標兵、優秀教師和優秀教育工作者、高校“十佳”青年教師等榮譽稱號共10人。
堅持校地合作,社會影響日益彰顯。學校強化產教融合,推進產學研用結合,通過提供決策咨詢、科技服務、合作辦學、專業培訓、文化傳承、科學普及等方式,主動服務四川經濟社會發展。學校深度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和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牽頭成立“成渝地區學前教育協同創新發展聯盟”,先后與成都、德陽、自貢、雅安等30多個市州區縣建立校地合作關系,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支撐、科技貢獻和智力支持。牽頭成立“四川智慧教育聯盟”,成員學校已達300余所,積極服務和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與德陽市、溫江區共建附屬學校、附屬幼兒園,服務地方基礎教育事業發展;與中國聯通、新華文軒、銳捷網絡、豬八戒網等多家企業合作,共建高水平研發平臺,緊密服務行業產業發展。2012年以來,承擔教育部國培示范性項目、國培中西部及幼師項目、省級培訓項目、委托培訓項目近1000項,項目縣近100個,培訓班超3000個,培訓學員超20萬人。舉辦的全省教育局長培訓班、正高級教師培訓班、特級教師培訓班、卓越校長培訓班等,示范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不斷增強。
堅持開放辦學,對外交流不斷拓展。學校通過留學生教育、海外留學、合作辦學、國際交換生以及海外帶薪實習等多種形式,在教育國際化和國際交流合作等方面邁出了新步伐。先后與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捷克、意大利、韓國、馬來西亞、港臺等國家及地區高校(機構)建立了交流合作關系。
百舸競帆顯風流,奮楫篤行續新篇。立足新起點,學校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把黨的全面領導作為根本保障,把內涵建設作為基本任務,圍繞高質量發展主線,堅持“頂天立地,一體兩翼”發展思路,緊扣教師教育和經濟社會發展“雙面向”、普通師范教育和職業技術師范教育“雙重點”、辦學水平提升和社會服務拓展“雙任務”,固本強基、錯位競爭,系統實施“1955”行動,全力建設高水平應用型師范大學,全面開創學校事業發展新格局。
更多內容,請查看 成都師范學院招生網 專題
更多招生簡章,請查看“大學排名”頻道
更多高校,請查看“院校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