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隨時隨地都會發生,即使采取了適當的安全措施和培訓措施。每年,成千上萬的員工在系統內的一些問題發生后提出索賠,并損害了他們的整體福利,或者很簡單,因為職位本身的要求在持續的身體壓力下開始磨損身體。在美國各地,辦公室、倉庫、道路和其他工作場所,傷害(政府稱之為疾病)最為猖獗。
為了勞工局的統計數據的一致性,已經從統計局剔除了非致命性職業病需休假天數研究.
1 扭傷、拉傷和撕裂:
2010年,在1萬起與工作場所有關的傷害和疾病中,有46.9%是以勞動統計局所稱的“扭傷、拉傷和流淚”的形式出現的。其中43%是由于工人過度勞累而發生的,其中36%是背部受傷。然而,這種肩膀受傷實際上比身體其他部位需要更多的時間離開工作,平均21天。前幾年,背部扭傷、拉傷和眼淚實際上已經減少了,而且速度比身體其他部位都快,一點也不差。
2 肌肉骨骼疾病:
勞工統計局將所有的肌肉骨骼損傷和疾病歸為一個統計數據,在10000起工傷事故中,它們占34.3%。大多數主訴涉及背部,但肩袖疾病、腕管和其他非特異性疼痛也極為常見。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都經歷了增加,尤其是那些當勤雜工、護士和服務員的人。
3 用力過度:
在1萬人的工傷和疾病中,27人是因為過度勞累而發生的,比往年增加了3%。私營部門的社會援助和醫療保健職位經歷了更多與壓力有關的情況,驚人的是每10000名雇員中就有48人。在27例報告的病例中,舉重用力過大占13.2%,上述“扭傷、拉傷和撕裂”最有可能是將身體推向極限之外的結果。
4 全身酸痛:
包括背部在內的整體身體疼痛占報告的1萬人中13.3人受傷和患病,11%的人需要在家里或療養中心康復。毫不奇怪,勞工工作是最危險的,尤其是運輸和倉儲業的工人。在這10000名員工中,有28人表示嚴重酸痛,平均需要17天才能正常恢復。
5 瘀傷和挫傷:
勞工統計局的報告顯示,每10000人中有9.9人受傷是挫傷和瘀傷,平均每4天就要離開工作來療傷。數據還顯示,1萬起多發傷中有2.2起涉及瘀傷和扭傷。再次,運輸和倉庫工人遭受這種情況的比率最高,為20.2/10000。
6 割傷、撕裂和穿孔:
在9.1萬份報告中,有29%涉及與工作有關的設備,其中指甲和手指是最脆弱的身體部位,占26%。在10000個穿刺中有1.1個比傷口和裂傷更不常見,這些傷口和裂傷是BLS的一個累贅。垃圾和可回收材料收集行業的員工遭受的傷害比其他行業的員工要嚴重得多,在10000名員工中,有185.9名員工上報了切片和骰子。
7 骨折:
在報告的1萬起工傷和疾病中,骨折占8.5%,確診為骨折的員工需要28天的休養期。2010年的數據中,狩獵業占21.1%,是風險最大的人口,其次是采礦業(17.9%)和建筑業(17.7)。作為勞工統計局關于多處受傷和疾病的統計數據的一部分,它只在1萬人中有9人受傷。
8 多發性損傷和疾病:
根據勞工統計局(BLS)的數據,同時經歷過一次以上診斷的工人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群體。2010年,每10000人中就有5.7人被認為是最容易遭受多重創傷和疾病的職業道路,其比率為11.3/10000,而且,如前所述,與骨折和燒傷相比,拉傷和瘀傷更常見。然而,執法人員最有可能(1萬人中有33.3人)需要離開工作時間休養。
9 背痛:
在1萬起工傷和疾病中,有4起特別涉及某種形式的背痛,無論是單獨的還是與身體其他部位有關的。由于他們所處位置的性質,城際和公交司機所受的痛苦最大,在這兩個類別中,萬分之96.1為綜合疼痛,44分為僅背部疼痛。不過,總的來說,所有行業的病例都只需要在工作之外的8天左右就能恢復過來。
10 熱燒傷和燙傷:
食品服務業每10000名員工中就有8.5名員工遭受燙傷和灼傷,這一比例高于其他行業的員工。不過,縱觀全局,在報告的1萬起職業事故中,這些傷害的發生率仍為1.6。平均來說,燒傷和燙傷需要8天的時間才能痊愈,患者才能安全返回工作崗位。
更多相關信息,請查看“留學資訊”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