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國教育市場的自身問題,中國教育太拼爹了,據說在中國每一個半個親爹干爹,想讀好學校談何容易?一些工薪階層、商人等,咱拼不起,咱多化點錢,去國外,愛怎么著怎么著,不愿意看你們哪些嘴臉,導致游學熱持續升溫,游學市場日益火爆。但是畢竟海外教育人生地不熟,韓亞航空事件后,游學學市場中的諸多不規范不合理的現象陸續被媒體曝光,受到了社會各方的關注。其中,尤以“游學項目的價格不透明”、“監管乏力、層層轉包”、“游多學少”、“學校介入游學活動”等問題最為突出。此外,游學活動中的安全問題也備受大家關注。
經驗總結,目前以下幾個方面曝光了留學市場的弊端。
一、游學項目價格不透明
游學教育機構雜亂,價格自定,想要多少就定多少,沒有統一標準。其實據業內人士曝光,留學利潤非常高,很多價格不透明,可操作空間很大。教育不是慈善行業,收取合理的利潤本無可厚非,但是這個費用實在是太不靠譜了。
二、監管乏力門檻低 層層轉包責任難定
由于目前還沒有嚴格的行業規范及市場準入等要求,有辦理出入境資質的公司基本上都可以做留學項目,一些沒有資質的公司也通過合作等形式開展業務,而他們采取的最常見方法就是層層轉包。這些承包者如果發現賺頭不大,就將留學團再次轉包給別人。經過層層轉手,一旦出了安全問題,很難認定相關的責任。
三、游多學少,老師費用從學生抽取
一位參加過學校組織游學的學生稱,到了美國當地,所謂的名校學習其實就是在一個語言學校里,學生們根據英語考試成績被分到不同的班級,每天上聽說讀寫四門課,周圍都是認識的人,這跟平時在國內學校上外教課沒有兩樣。“住在當地人家也沒有多少交流的機會,他們都是接待國際學生的‘老手’了,提供住宿已經成為每月賺取錢財的固定來源。我們住在她家時,她家就已經有兩個長期的日本游學生,據說我走后,還會有兩個馬來西亞的學生來住。”
游學團隊中帶隊老師的費用從學生中抽取,這已經是游學團的慣例。羊毛出在羊身上,中介機構是不會提供免費午餐的。不少家長也知道這個情況。有的家長對老師費用平攤表示理解:“畢竟孩子出門總要麻煩些,老師照看著,更安全。”有的家長則覺得花錢給老師白送福利,心不甘情不愿。
中國招生代理網—游學篇
四、學校介入游學引爭議
在目前各式各樣的游學夏令營,尤其是中小學生的夏令營中,學校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也是一大爭議。不少中介公司通過學校宣傳夏令營項目,與學校進行合作,此外還有與教育行政部門合作組織等。這些夏令營項目往往牽涉多方,各方責任并不清晰。
不容忽視的游學安全問題
盤點完游學亂象,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要強調:就是游學活動中的安全問題。國際游學雖然時間短,但是由于語言不通,地域不熟等因素,很容易遇到突發狀況。因此,游學活動中的安全問題就顯得格外重要。
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秘書長邵巍對此建議,參加游學活動首先需要簽署協議,明確規定好責權;其次,學生在游學過程中出現突發狀況,應該第一時間向自己的團隊負責人報告,或者向中國駐外大使館和總領館求救;第三,行前要做一些基礎的調研工作,包括對方國家的一些風土人情及風俗習慣等;第四,要購買海外的人身保險。
業界人士表示,在選擇境外險的時候,最重要的是看保險公司的服務是否到位;為孩子辦理境外險保額要適中;旅行前要充分考慮旅途風險,購買保障全面的旅行意外保險產品;出國后,學生要隨身攜帶緊急支援服務卡及保險單,并牢記救援熱線;當在國外遭遇航班延誤或取消時,回國后及時撥打保險公司服務熱線報案亦可獲得相應的賠償。
游學熱,小心自己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