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體報道,高考錄取名單正在陸續公布之際,浙江蕭山第二職高的十多名學生卻發現自己的高考志愿被篡改。報案后,嫌疑人7月5日被警方抓獲。據嫌疑人交代,是其盜用相關學生的賬戶、密碼,從而修改了他們的志愿。
無獨有偶,7月2日上午,山西省運城市萬榮縣考生賈某某向當地公安機關報案稱,自己的高考志愿被他人篡改。賈某某就讀于萬榮中學,今年高考成績為543分,超出一本線30多分。原本,他在一批A類院校中,填報了太原理工大學等5所學校,此后,卻被改成只報考山西農業大學一所學校。
接到報案后,萬榮縣公安局立即組織民警展開偵破,網監大隊民警先后赴太原、運城等地調查取證,并在萬榮中學召開會議,敦促犯罪嫌疑人投案自首。2015年7月6日18時許,犯罪嫌疑人鄭某在其家人的陪同下,到公安機關投案自首。
據鄭某交代,他與賈某某是同班同學。今年6月29日,他通過本班QQ群獲取了受害人賈某某的考號及密碼后,于7月1日13時許,在自家的電腦上用賈某某的用戶名登錄并將其高考志愿篡改。
案件雖然告破,但考生賈某某被篡改的志愿卻無法改回。山西省招生考試管理中心有關負責人表示,由于已經超過網上報名截止時間(7月2日18時),按規定無法對志愿再做修改。
目前,犯罪嫌疑人鄭某因涉嫌侵犯通信自由罪被萬榮縣公安局取保候審,案件正在進一步偵查中。
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大數據時代撲面而來,人們在享受信息化便利的同時,也遇到了許多問題和挑戰,高考志愿“篡改門”事件就是其中之一。囿于社會履歷少、網絡安全意識淡薄等客觀原因,考生們鮮有足夠的信息安全意識。而這些跟個人前途息息相關的信息尤其是高考志愿填報賬戶,一旦丟失,代價可謂巨大。
這就需要學生家長勤加提醒,讓孩子妥善保存賬號、密碼。同時,學校也有責任提醒考生及時修改且保護好密碼,并指導學生操作。另外,教育職能部門也應及時做好技術升級,并想方設法為考生信息多加幾道保險,如除了密碼之外,可以逐步增加指紋、刷臉、手機短信碼驗證等選項,讓信息“防火墻”變得更加堅固。
當然,如果做到了上述幾點,信息依然被盜用、篡改,那就需要考生盡快報警,用法律手段解決,維護自己的權益,以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