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区在线/国产美女久久/婷婷综合久久中文字幕蜜桃三电影/业余 性别 自由 偷拍

生源爭奪混戰的背后,誰是推手?

2009/2/7 1:34:42
 

面對眼花繚亂的招生簡章,涉世未深的學生們不知何去何從;面對把孩子的未來描繪得無限美好的招生老師,家長們又四顧茫然。

招生,上學,曾經“簡單”到只靠一個分數線就搞掂人生,而當很多分數線下的學生有了更多選擇的時候,反而因為招生陷阱的存在和招生灰色利益鏈條的上下通行而前途變得捉摸不定。

是什么原因將一場看似簡單的招生程序演變成一場招生混戰工程?

職業中專生源多渠道被卡,招生戰變成忽悠戰

石家莊現代文化傳媒中等專業學校的金校長介紹,和那些學生們爭著搶著上的國辦高等院校不同,中等職業學校大部分沒有自己的特色,專業設置雷同,同業競爭者又多導致生源緊張。目前招生市場魚龍混雜,真假難辨,她提醒考生家長要理性選擇,不要上當受騙。

據她介紹,2007年,國家為了大力發展中等職業教育,解決學生就業,轉移農村勞動力,出臺了一個政策,就是對報考中等職業學校的所有農村學生和城市困難家庭的學生每年資助1500元錢,這個政策對農村的孩子繼續求學無疑是一巨大利好,但是也因此困住了一些農村學生到外面的世界繼續求學的腳步。

據悉,目前我省絕大多數縣都設有職教中心,這些職教中心為了首先滿足自己的招生需要,與當地的中學建立起緊密聯系,嚴格控制生源外流。

一些比較強勢的職教中心甚至在給每一位推薦學生的老師提供獎勵的同時,還要給他們下達非常嚴格的任務:必須保證一定數量的學生被送到職教中心。中等職業學校生源主要在農村,現在農村的孩子又被當地卡住,那些具備辦學實力和條件的省城中等職業學校生源因此異常緊張。

對一個學校來說,沒有學生就等于無米下炊,這導致一些學校走旁門左道,用各種辦法去爭去“搶”、去蒙學生。據了解,為了招到學生,有些學校的招生老師就住在縣里,走村串戶、挨家動員,不僅如此還虛假承諾保證就業,并和老師達成協議,每推薦一名學生,給一定的提成。

記者前天通過電話采訪了一個剛被某職業學校錄取的男生。他在電話中說自己報考那所學校是老師幫著推薦的,將來會留到省會工作,學校負責安排就業,前程非常光明。

地位尷尬,專修學院搶生不甘落后

一度,在石家莊的火車站,各種專修學院的廣告比比皆是,廣告大戰背后透露出市場爭奪之慘烈。

由于生源緊張等原因,省民政廳曾公告石家莊華強經貿專修學院等10幾所民辦專修學院被注銷。在我省,存在著大量的專修學院,曾經,各專修學校的生源非常火暴。但是隨著高校擴招和國家對中等職業學校的扶植,處在這兩者之間,而且因為這些專修學院作為高等教育自考助學單位,沒有頒發國家文憑的資質,所以日子就不那么好過了。夾縫中求生存,自然艱辛許多,為了在和高等院校以及職業中等院校競爭的過程中搶得一杯羹,“必須手段更多,忽悠力度更大”,于是一些專修學校在自我宣傳的時候直接就說河北某某學院,故意省掉專修二字,模糊專修學校和高校的界限,聽上去跟高等院校似的,專門欺騙那些不明就里的學生。

復讀學校:找招生代理是被逼無奈

國辦學校違規招生,直接導致民辦復讀學校幾成空殼。“我按照880人規劃建設的復讀學校,現在只招到了70多人。”石家莊市一民辦復讀學校的校長高巍(化名)苦笑著跟記者說。高校長介紹,自己是去年看到國家整頓公辦學校招復讀生決心非常大才產生了建立復讀學校的想法,經過一年的籌辦,今年4月,他的學校開學。然而就在他摩拳擦掌準備大干一番的時候,殘酷的現實讓他備受打擊。70多人,如何撐起一個學校?高校長的復讀學校占地60畝,投資了將近200萬元,高薪聘請了很多有經驗的老師,投入巨大,沒想到卻是這樣的現實。高校長說,不光是他的學校這樣,截至目前,今年復讀學校的招生行情大體如此,兩個字:慘淡。

他分析,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國辦學校公然挑戰國家禁止國辦學校招收復讀生的有關政策。

據了解,早在2002年,教育部就曾發出這樣的《通知》:針對當前一些地方公辦學校招收高中畢業生復讀的現象有增加的趨勢,教育部要求加強管理。為擴大普通高中招生規模,從2002年秋季開學起,各地公辦高中不得占用學校正常的教育資源舉辦高中畢業生復讀班,也不得招收高中畢業生插班復讀。

事實上是6年來,“禁令”不僅沒起到相應的作用,反而愈演愈烈。石家莊一周邊縣的重點中學在今年高考中復讀生竟然占到了650人。不僅是這家,我省各地相當一部分重點中學幾乎都暗里招收復讀生,而且還是那些高質量的復讀生。

“東風不與周郎便哪。”高校長無奈地說,如果不是去年看到國家整頓國辦學校的決心這么大,他和許多同仁不會下那么大力氣投資辦學,誰知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他說,前幾天,平山等學校因為招收復讀生被查,這讓其他國辦學校在招收復讀生的時候有所收斂,但他對現實仍不樂觀。

據了解,為了不讓投入的錢打了水漂,許多復讀學校想出了各種辦法,比如雇傭招生代理,招生人數在1—10人的范圍內,每個代理每招一個學生會被獎勵500元;在10—20人的范圍內,每個代理每招一個學生會被獎勵600元;以此上推,代理們每招一個學生最多能被獎勵1000元。此外,復讀學校對前來學校考察的家長和學生還要提供一頓飯,有的還外加每人10元錢。

石家莊華能金榜高考補習學校的負責人余先生就講了這樣一個例子。他哭笑不得地說,一些招生代理商從招生艱難的復讀學校的招生政策中還看到了商機。前幾天,一個代理商從衡水組了一個500人的“免費參觀復讀學校團”,雇了一輛車來石家莊考察各復讀學校,他一個來回車錢300元,500名家長每看一個學校他就能掙到5000元,一次來石,一般他會鼓動家長看好幾個學校,這樣他一下子就掙了一大筆錢。

他表示,本來相當一批辦復讀學校的人希望在一個很優化的環境下與學生取得共贏,但現實讓學校們沒法不為了生存而動歪腦筋,也讓一些“頭腦靈活”的人有了可乘之機。

招生亂象可望規范?

招生亂象層出不窮,如何干預?

石家莊市教育局職教處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勞動部門、教育部門、社會力量都在辦學,不同的學校有不同的歸口,這在管理上加大了難度,目前民辦學校數量很大,競爭也激烈,這就導致在招生中一些違規方式出現。要想規范招生市場,還需要各方面相互配合。

關于復讀學校招生混亂,有民辦學校的負責人表示,究其原因,一方面各級教育部門監管不力,他們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另一方面單純追求升學率的高考制度,才是造成公辦高中“違禁”招收復讀生的真正根源。不從這個方面去除病根,恐怕一時半會兒難以解決。

深度:禁令為何擋不住“學販子”生意火熱

眼下,正是高校招生錄取階段。據了解,為保障高考健康有序地進行,教育部早于2007年就發出通知,為高校招生劃出了三條紀律“紅線”:嚴禁高校委托任何個人和中介機構組織參與招生,嚴禁高校直接或變相收取與錄取掛鉤的費用,嚴禁高校違規在國家招生體制之外錄取學生。

然而,禁令并沒有擋住各地頻頻出現的招生代理與非法招生。那么,高招中介代理招生為何屢禁不止呢?

家長望子成龍,病急亂投醫是一大重要原因

“家長望子成龍,病急亂投醫是一大重要原因。”溫州市委黨校教授陳中權分析說,盡管這幾年高考擴招,但每年仍有不少人名落孫山。另一方面,改革開放后,普遍富裕起來的溫州市民在對子女教育培養方面舍得投入,也有能力投入。在“關系主義至上”地域文化的影響下,溫州一些市民認為,既然在經濟領域花錢能辦成一些事,說不定在高考錄取過程中花些錢也能彌補自家孩子分數的不足,于是到處找熟人、托關系,希望天上掉餡餅的好事被自己碰上。一些高招中介正是利用了溫州人的這些特點。

利潤豐厚是另一個重要原因

“利潤豐厚是中介代理招生屢禁不止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溫州市教育局高等教育處處長張志宏分析說,民辦高校的自考、網絡教育等招生形式往往沒有分數限制,或者分數要求較低。面對激烈的生源大戰,有些民辦高校便違規委托一些“招生代理公司”在全國各地搜索生源。而這些“招生代理公司”在代理招生過程中,獲得的利潤甚為豐厚。

曾做過招生代理的溫州市民彭某告訴記者,去年他做了河南一所科技學院的招生代理,一個暑假,他說服了4名考生上他代理的學校,拿到了4800元報酬。彭某披露了招生代理的潛規則:

每年高考前,招生代理公司會主動找到高校尋求合作,一個代理公司會承攬好幾所高校的業務,然后派出招生代理在全國各地設點招生。為了工作方便,代理公司往往會要求高校給招生代理機構的“學販子”辦理相關證件,任命其為招生老師。而這些招生代理到了地方后,會憑借往年的“基礎”,通過提成的方式迅速發展“下級代理”,而“下級代理”也會以回扣為誘餌聘請自己的“下級”。就這樣,以利益為鏈條,在短時間內,招生代理的網絡迅速編就。

與高校招生腐敗、不規范有關系

此外,一位教育部門負責人表示,高招中介代理招生屢禁不止,與高校招生中的腐敗和不規范有著不清不白的關系。正是一些高校和招生人員花樣迭出的招生“黑洞”,正是他們與非法中介的某種“合作”,讓招生騙子有機可乘、有利可圖。

單獨招生、私設“小計劃”、附“名牌大學”之名、調劑指標……種種“黑洞”,樣樣騙行,敗壞的是高校聲譽,顛覆的是招生公平,破壞的是人才培養大計,挑戰的是國家法律尊嚴。

教育、公安部門應高度重視這一問題,研究徹底封堵高校招生“黑洞”的切實辦法。各高校也應自省,自我查處堵住“黑洞”。那種為了區區之利而對種種違規招生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與非法中介之間的“變通”做法,實屬自毀清譽,得不償失。違法者終將受到法律的嚴懲。同時,有關執法部門也應加大執法力度,打擊這種非法行為。《法制日報》

幾種高考招生詐騙手段

騙術一:謊稱自己是院校招生代理,掌握錄取指標。

騙術二:冒充高校招生人員,明示或者暗示可以幫人上大學。

騙術三:謊稱與學校領導和招辦人員有“特殊關系”。

騙術四:聲稱握有“小計劃”。

騙術五:聲稱占用“外省指標”。

騙術六:聲稱可“特招特批”。

騙術七:謊稱“內部指標”。

騙術八:號稱“自主招生”。

騙術九:以定向、委培之名,向考生許諾可以降分錄取,騙取定向培養費。

騙術十:故意混淆自考、成人高招、網絡教育與普通高校招生的區別。

騙術十一:揚言錄取不用網上操作,直接把紙介質檔案交給他們,再交幾萬元一切都可搞定,至于志愿填報好壞都沒有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