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区在线/国产美女久久/婷婷综合久久中文字幕蜜桃三电影/业余 性别 自由 偷拍

高考狀元難成杰出人才 過度熱炒被捧殺

2012/6/27 15:51:49

國外何以沒有高考狀元

一年一度的高考剛剛過去,各種高考狀元之類又要粉墨登場。一位從海外歸來的朋友告訴我說,在美國英國、北歐等國家,從來沒有“高考狀元情結”。為什么沒有?主要是人才評價標準的多元化。學生僅僅“分數高”,還不能證明就是優秀學生、精英人才,還應該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意志力、公益情懷、創造能力、領導能力方面有積極的建樹。

正因為這樣,美國的高考錄取除了參照SAT考試,面試、自薦信也是兩個非常重要的環節。面試就是主考官挖掘你的潛能和潛在優勢,面試官很“毒辣”,能將你的潛意識中隱藏的人性化優劣等因素,統統都挖掘出來,看你到底是不是一個品格和意志力都很優秀的人才。如果他們認為你在某方面非常優秀,就是SAT考試成績不夠高,還認定你是優秀人才。自薦信,展示的是你的“人無我有”的優點,也就是能將這個優點展示到讓人 “無限敬仰”的程度,你就成功了,當然,展示不是說謊、編造,而是實話實說。

比如一個孩子說他非常堅強,在家庭遭受一系列變故、親人去世后,家庭收入降低了,他就挑起了生活重擔,打工賺錢,打了幾份工,還堅持參加各種公益活動,沒有因為家庭原因而改變自己的生活和發展軌跡等。這種“實話實說”就能得到成功。這種多元化、社會化的評價標準,完全是開放的、自由的,所以,美國學生很樂于參加慈善活動以及公益活動,打工賺錢是家常便飯。

德國人才學研究學家威爾尼茨教授說,人才的成長與發展是德、識、才、學諸因素的綜合效應,任何一個因素的缺失,都會成為學生成才道路上的障礙,甚至是致命的障礙。芬蘭赫爾辛基瑞蘇中小學的校長也說:“如果一個孩子的分數比別人低了一些,但卻擁有其他人所沒有的人格特質,或更好的同儕合作能力,或更佳的人緣等,老師就會很希望這位學生能得到實質的獎勵。所以,我們絕不會只以學期分數或科目成績為單一標準,去評斷誰比較應該被鼓舞。而是希望把這些為數不多,但能讓孩子們很開心的獎金,給予真正合適與需要的學生。”有了這樣的開放觀念,誰還將“分數至上”當做唯一的優秀標準呢?

國內的教育盡管說要加強多元評價,比如《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特意強調“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等,可分數好才是真的好,仍是最高標準。如果成績不夠好,就算是你的社會協調能力和規劃領導能力再強,也沒有人欣賞你、賞識你。偏才怪才屢屢受到排擠,甚至被淘汰出局。多元評價得不到落實,自然就會讓“高考狀元”成為金字塔塔尖。

還有“職業無貴賤,行行出狀元”的社會氛圍。只要有一技之長,就能得到足夠的社會尊重,當總統和當掏糞工,分工不同,都能得到社會尊重和豐厚的體面的收入,以及社會勞動保障,比如芬蘭教育從來不將高分學生看成優秀學生,他們所謂的好學生就是,誰能將個人特長發揮到極致。所以,芬蘭人認為,國會議員不會比廚娘更了不起。大家各司其職、各有所長。所以,人們就將更多精力放到自己感興趣的領域,比如技工、司機等行業,同樣有優秀人才加盟。普通勞動者的觀點得到積極落實,誰還愿意當“高分考生”、成為精致的利己主義者呢?

我們的行業分歧仍然很嚴重,考上了名校,所獲得的社會資源和發展機會就能“高人一等”,正是有了這種所謂的優越感的刺激,更多學子才將沖刺名校、高考狀元,當做一種人生目標,也就很正常了。